湖北省的別稱,在古代是“葉”、“灰”和“萼”的同義詞。
左“口”字斜抗肩,左豎斜切筆,下筆略輕偏右;橫折橫畫不要長,耐肩。到位後,提筆右豎寫,豎體略短,左斜;底橫和左豎實為接筆,抗肩角度相同,收筆握右豎;右側“口”字位置略高,圖形略小,略平。
“損”字短露,耐肩圓;畫壹個長的橫線,然後向左探。抗肩角度與短橫壹致,右劃不宜長。撇筆實際上是從長橫線的中間向右進行的。這支筆不應該太長。當它到位時,筆應該向右折疊以抵抗肩部,這等於上兩條水平線之間的距離。然後,筆尖輕輕垂直向下書寫,在垂直的身體上有輕微的彎曲,向左傾斜,並伸出鉤子。
“右耳刀”基本與左小口下緣平齊,耐肩,不長。然後,向左提起和放下筆,筆尖不離開紙的角落,然後向右彎曲。筆到位後,向左挑筆勾出來,註意勾的角度;最後,豎畫不要重,中心要向下,挺拔有力,收筆。
湖北摘要
湖北省跨越秦嶺褶皺系和揚子準地臺兩個構造單元。地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炎熱冷夏;除長江、漢江外,長度在5公裏以上的各級河流有4229條,總長度為61萬公裏;湖北省列入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有755個,被譽為“千湖之省”。
在舊石器時代,類人猿生活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區鄖西縣的梅鋪、曲元河和神武嶺。商朝建立後,湖北被納入商朝版圖。西周時期,湖北地區出現了許多以楚國為代表的小國。西漢時期,湖北隸屬於荊州刺史部。唐朝時,南郡設在荊州,江陵府設在荊州。明朝初期,湖北是湖廣行省。民國時期,省下設道、縣兩個行政區。1949,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