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鐘玄樓的歷史典故

鐘玄樓的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劉表治下的荊州相對和平。大批文人投奔襄陽,王燦也在其中。王燦雖然和劉表是同鄉,是世交,但在政治上並沒有得到重用。因才華不足而失意,常於此攻書作詩,《樓頌》寫於此。

襄陽鐘鉉樓位於襄陽城東南角城墻之上,又稱王燦樓。明朝萬歷年間,襄陽知府周建造了這座建築。基於當時王燦住在襄陽,遂將其命名為鐘玄樓,並派人到北京邀請好友王世貞撰寫《鐘玄樓》。重建清雍正時期的副史趙紅恩。乾隆二十五年,知府胡藝重修。

乾隆版《襄陽縣誌·碑註》:“荊州江陵、安陸當陽皆有建築,實則考以襄陽。”因為王燦為劉表而居荊州(治襄陽),會盟於表幕之下,所以形影不離。他死後,王燦勸劉聰投降曹操,他又在襄陽。所以劉表經常和王燦壹起上樓作詩。阿明王世貞在修繕鐘鉉樓時特別註明,襄陽樓是對的。光緒二年建城時,在樓下發現趙(順治五年任京師)和“馮先生”二字(“先生”指王)後,又將趙的書法嵌於樓內。最初的鐘鉉建築已經被摧毀。

1993年,襄陽市政府在原址修復了鐘鉉大廈。回首往事,歲月如歌,我們沒有理由不為王燦和他在襄陽的“樓頌”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