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尷尬詞的歷史是怎樣的?

尷尬詞的歷史是怎樣的?

公元543年(南梁),南朝梁、陳之間的文學訓詁學家、史學家顧,撰寫了中國現存第壹部楷書字典《玉篇》,其中有“對不起”部,說“對不起,大明也”。

此外,“江郎智窮才盡”這句成語的主人公,被收入《南朝昭明文選》中。當時著名作家江淹的雜詩有30首,其中第18首是《秋月長》。此處唐人李善引註:“龍,大明也。

”可見,“尷尬”是輕的意思。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囧”作為壹個表情符號廣為流傳,尤其是對於動漫愛好者來說。

它最外面的“嘴”被視為人臉,棱角分明的形狀比圓形更無奈,而“八”代表眼睛,小“嘴”是人的嘴。合起來就是壹張讓人捧腹大笑的臉。

但其實“炯”這個詞的歷史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

不妨看看“明”“商”甲骨文的演變。

“明”中的“日”看起來像“糗”,“日”本身就是光的意思;“生意”的後半段也和“尷尬”很像。

而且,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半部壹變再變,不起作用的時期各有特點。

甲骨蔔辭中的“對不起”是最淒慘的,就像痛苦的呼喊,這可能與歷史上商朝對其他部落的殺戮太過慘重有關,受害者憤怒到用文字反映出來;金文中的“糗”字,最是無奈和自嘲。這可能是因為周朝建立之初,周人重農輕商,本國人被禁止經商,而商賈(朝鮮人)則不再尊貴,很多人不得不以經商為生,難免受到歧視;小篆笑了,隱約表達了當時人民終於擺脫奴隸時代,大步邁入封建時代的喜悅;但是標準的字形還是有流口水的跡象,這也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後人生活安逸懶散的壹面。

當然,這是否說明古人已經開始用“尷尬”作為壹種表達方式來看待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