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倫理規範和道德標準,“誠實”和“信仰”最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
《中庸》也說:“誠為天之道,誠為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信守諾言,言行壹致,真實可信。
“誠”與“信”的第壹個結合在《逸周書》中:“成年後不嘗,誠助君,助君生財。”“父子之孝,兄弟之誼,君臣之忠愚,鄉黨之誠。”
這裏的“誠”其實就是“誠實”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壹般意義上,誠實意味著誠實,講求信用,強調人們應該真誠相待。
誠實
解讀:誠實守信。
擴展信息同義詞:誠實和真誠
第壹,誠實?【chéng shí】?
解讀:言行與內心想法壹致(指好的想法和行為);真實:孩子很誠實,不會說謊。
出處:巴金《談死亡》:死亡不是壹本革命的書,但它是壹部誠實的作品。
第二,誠意?【zhēn chéng】?
解讀:真實真誠;沒有什麽是虛假的:真誠的意圖。真誠的幫助。
來源:巴金《探險家》作家:“他們坦率、樸實、真誠,沒有等級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