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18訪問次數:5次。
歷史人物:歐陽詢介紹了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楷書作家之壹歐陽詢的生平。
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楷書家之壹,代表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生日碑》、《花都寺碑》,行書有《鐘尼蒙點帖》、《行書千字文》。他對書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包括書法八法、教學方法、用筆理論和三十六法。
歐陽詢【1】(557-641),漢族,唐代潭州臨湘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壹。公元557年生於衡州(今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的祖父歐陽發(498 ~ 563年)是南梁直閣將軍,他的父親歐陽曜是陳楠刺史和將軍。他因出兵攻打陳失敗而被殺,牽連了家人。歐陽詢很小就活了下來,並被他父親最好的朋友收養。歐陽詢聰明勤奮,涉獵古典文學和歷史,廣泛學習和記憶。隋朝時,歐陽詢在太常大夫那裏做官。由於他與李淵的友誼,他搬到了陰廣清路,唐朝的壹個醫生,壹個王子,壹個學士在弘文館,和壹個男性在渤海縣,也被稱為歐陽綠庚。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人同時代,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因為他的兒子歐陽通也擅長書法,他也被稱為“大歐”。歐陽詢因其嚴謹的方法和險峻的筆法而被稱為唐代第壹楷書。他和虞世南都是初唐時期以書法著稱的大家,二人並稱為“甌越”。後人在書中看到了危險,他們是第壹批了解到這壹點的人。他的名字叫“歐體”,他的話被很多人評論。
歐陽詢既聰明又勤奮,他能同時讀好幾行。少年時,他精通《史記》、《漢書》和《東關韓吉》,尤其是書法,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據說,有壹次騎馬外出,偶然看到壹塊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察了壹會兒才離開,但剛走幾步,他就忍不住返回下馬觀看。他稱贊了很多次,不想離開,所以他幹脆鋪了壹張毛氈,坐下來反復琢磨。最後,他在紀念碑旁坐了三天才離開。
歐陽詢在練習書法時首先模仿王羲之,然後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尤其是他的正楷豪放遒勁,法度嚴謹,被後世書法家奉為圭臬,傳為“歐體”。唐代書法評論家舒端說:“盡問八體,筆強險。篆書特別精,飛白冠,優於古人。擾亂了龍蛇鬥的形象,雲輕籠籠,神似神。真實行為之書,順序混亂,不完整。它像軍械庫的矛和戟壹樣密集,沈峰比智勇更嚴格,比虞世南更少打磨。其草書反復流傳,可算是第二個王者。然驚跳,未避危險,為卿所傷。”宋代的《宣和書譜》被正楷譽為“書法之冠”。據史料記載,歐陽詢相貌醜陋,但他的書法聞名於世。人們爭相得到他的筆跡,壹旦他們得到它,他們就會把它視為桂寶作為自己書法的典範。唐武德年間(618-624),高麗(位於今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曾專門派遣使臣到長安求購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唐高祖嘆了口氣:“我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這麽大,連遠處的伊地人都知道。當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時,他們壹定認為他是個身材魁梧的人。”
歐陽詢於貞觀年間(626-649)去世,享年80多歲。他身後流傳下來的墨跡包括尚波的《帖》和張翰思的《帖》,碑文包括《九成宮醴泉銘》和《皇甫生日碑》,這些都是書法藝術的瑰寶。後人將他與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壹起稱為“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不僅是壹位偉大的書法家,也是壹位書法理論家。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他總結了八種練字練字的方法,即“如峰落石、如天上月牙、如千裏流雲、如枯藤、如松樹、如墜崖、如弓弩、如劍斷犀角、如揮筆”。歐陽詢的《教筆》、《用筆論》、《八法》、《三十六法》都是他自己學習書法經驗的總結,具體概括了書法的用筆、結構、章法等形式技巧和審美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