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王羲之和王獻之

王羲之和王獻之

二王

後人將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並稱為“二王”。

王羲之出生在壹個書法世家。他的叔叔王義、王導;王天和王洽這對表兄弟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321-379或303-361)生於瑯琊臨猗(今山東省),後遷居殷珊(今浙江省紹興市)。他是右軍將軍,他將看壹看東晉的內部歷史。

七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魏朔學習書法。王羲之十二歲前壹直臨摹舒威。雖然他很好,但他總是感到不滿意。因為經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仰慕之情,決心用張芝的“臨池”故事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無論走到哪裏,他總是跋山涉水,探尋古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在他的書房裏,在院子裏,在大門旁邊,甚至在廁所外面,他都有凳子和筆,墨水,紙和硯臺。每當他想到壹個結構良好的單詞時,他會立即將其寫在紙上。當他練習書法時,他聚精會神地思考,甚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從鵝的壹些姿態中領悟書法的道理。壹天清晨,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乘船遊覽紹興的山水。當他們到達仙水村附近時,他們看到岸邊有壹群白鵝,搖擺著,磨蹭著。王羲之被這群白鵝迷住了,所以他想把它們買回家。王羲之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鵝賣給他。道士說:“如果右軍大人想要,請為我寫壹本道家養生書《黃庭經》!王羲之渴望得到這只鵝,欣然同意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贈白鵝書”的故事。

二十歲時,阿丘·郗鑒派人去王導家挑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子聽說邱家要來提親,都喬裝打扮,希望能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麽也沒聽見壹樣,躺在東邊的竹榻上,壹手吃著芝麻餅,壹手畫著衣服。當人們回來時,他們向Xi太尉報告了他們所看到的情況。當他知道還有壹個安靜的王羲之倚在東榻上時,他不禁拍手稱快:這就是我想要的女婿!於是郗鑒把自己的女兒Xi君嫁給了王羲之。這個故事就成了“東床”和“靈潭”的兩個典故。

他身上出現的成語不止這些。據說有壹次,他把自己的話寫在木板上,交給雕刻師雕刻。那人用刀切開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入木板三分之二深。這就是成語“言歸正傳”的由來。

王羲之壹生最好的書法作品是《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的作品。

東晉時期有壹個習俗。每年農歷三月三日,人們都要去河邊遊玩,這樣才能消除不祥之兆。這叫【修復】。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四十壹* * *,王羲之和壹些文人到蘭亭河畔修廟。每個人都在壹邊喝酒壹邊寫詩。

詩寫完後,大家把詩收集起來,合成了壹篇《蘭亭集序》,公開推薦王羲之為序。這時,王羲之喝醉了。他趁著酒勁,拿起小胡子筆,在繭紙上揮了揮。這篇序文就是後來聞名千古的《蘭亭集序》。本帖為草稿,共28行324字。描繪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景象。因為作者當時情緒高漲,所以寫得很得意。據說以後不可能再寫了。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書寫方式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壹行書”。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珍藏《蘭亭集序》,死後葬於昭陵。剩下的只是別人的復制品。今天人們看到的是壹本《蘭亭集序》。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豐富。除了《蘭亭集序》之外,還有其他著名的書法作品,如《宦奴帖》、《十七帖》、《二謝帖》、《橘帖》、《姑母帖》、《大雪晴帖》、《樂毅論》和《黃庭經》。其書法的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法委婉含蓄,婉約優美,後人評價說:“若浮於雲端,恐驚於青絲。”王羲之的書法極其優美。

王獻之(344-386),會稽(今浙江紹興)殷珊人,東晉書法家。官至刺史,故世稱大令,西河第七子。我年輕時從他父親那裏學習書籍,後來我采取了張芝的方法。我沒有創新方法,我創造了自己的風格,我和我父親壹樣出名,我被稱為“二王”。他的書法以精書、書法、草書、隸書為特色,尤以草書為最。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行書為《鴨頭丸帖》。草書代表作《中秋帖》被列為清代“三喜帖”之壹。莫林的樂趣在評論他的書時說:“筆觸有力而尖銳,姿勢使其辛辣,沒有任何灰塵或枷鎖。”

王獻之是魏晉書法家中的壹位巨人。父親王羲之的悉心教導和指導為他的筆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魏晉後期的大師之壹,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眾家之長、樣樣精通的機會,贏得了與王羲之並駕齊驅的藝術地位和威望。

王獻之的墨跡遺存很少保存,數量也遠不如王羲之豐富。因為唐太宗屈尊獻書,他沒有買他的書,所以王獻之的書在內府“只存在”。宋初書法強調“二王”。宋太宗和趙光義重視書法,購買了古代著名皇帝王的墨水,並命令王叔珠抄寫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亭帖》。“每個去第二宮的大臣都會得到壹份禮物。“壹半的帖子是“二王”的作品。王獻之的書法有73件,有20多件被後人證實是偽造的或他人寫的書。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擅長王獻之書法,宣和樸樹收藏的王獻之書法增至80多幅。但是這些墨書大多沒有保存下來,現存的墨書不超過七本,而且都是摹本。幸運的是,仍有壹些歷代的原版版畫,為我們學習和了解王獻之的書法留下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