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贈送書法的書法詞典。

贈送書法的書法詞典。

貞觀十八年(644年),二月的天氣還有點冷,但玄武門這裏的氣氛非常熱烈。唐太宗李世民召集滿清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在此大擺宴席,君臣歡聚壹堂,其樂融融。

看到熱烈的氣氛,唐太宗心情很好,於是命令侍從拿來紙筆,他要展示他的獨門絕技——飛白書。

柏菲書是漢代大書法家蔡邕創造的壹種特殊的書法字體。筆畫是白色的,就像壹支沒有墨水的幹筆,它有壹種獨特的魅力。練起來不容易。

當大臣們看到這壹幕時,他們都在等待著。唐太宗揮壹揮筆,寫了好幾篇。寫完後,他把它拿在手裏,說誰能從他手裏搶到它,就給誰。

皇帝開口了,大臣們當然得配合,他們借助酒精爭先恐後地去搶。劉悅是壹名普通的服務員,他可能真的喝醉了,拿不動。情急之下,他跳上禦床,成功搶到了壹張紙。

明白了!是啊,開心!

但是哪裏不對勁呢?

當然不是,大哥。妳跳上了帝王的床,皇帝的寶座,妳敢踩上去。妳想造反嗎?妳已經死了...

太宗笑曰:“昔日聞婕妤之言,今見壹常侍登床。”

西漢才女班婕妤曾拒絕漢成帝邀請她坐上禦用戰車的請求,被贊賢良淑德。然而,這與劉悅跳龍床毫無關系。這也是對劉悅無禮的襯托。唐太宗是這麽說的,但這只是換個話題和幽默而已。

畢竟,宴會的主題是與君臣同樂,而劉悅並非有意為之。妳為什麽不遷就自己,表現出妳的慷慨,並收買人心?這很劃算。

總之,最終,劉悅不僅沒有受到責備,還成功地從皇帝那裏得到了壹份手寫的禦書,人生贏家。

說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吹牛,他的書法確實有兩把刷子。北宋書法理論家朱評價唐太宗的書法:“書法為所揮,最為精彩。”

唐太宗還寫了幾篇關於書法理論的文章,他的書法戰術、論書和論意都很有見地,為後人所重視。

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他的壹些書法刻本,如《晉祠銘》、《屏書》、《文全明》、《行書》、《二度帖》和《楷書》、《五言秋日效》、《雨昕體詩帖》等。

其中,晉祠的碑文和序就在山西太原晉祠內。這座紀念碑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歷史上第壹座用行書書寫的紀念碑。在此之前,所有的紀念碑都是用隸書寫的,從來沒有人用行書寫。

但唐太宗壹直是壹個敢於打破規則的人。如果他遵守規則,他就不能當皇帝,也不能實現貞節之治。

並不是他堅持按行題寫碑文。事實是,唐太宗不擅長寫楷書,但作為皇帝,他不得不自己寫壹些碑文。與其寫自己不擅長的篆書、隸書或楷書,倒不如打破常規,寫自己擅長的東西。

於是,唐太宗以自己的壹手好行書入碑,以飛白寫碑。他的書法有壹種別人無法比擬的王者大氣,行書鐫刻,筆法蒼勁,氣勢非凡。

在皇帝的帶頭下,行書碑的書法形式在唐代碑刻文化中逐漸流行起來,這也是唐代的壹大特色。

作為壹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唐太宗非常熱愛書法,但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提高個人技能。他曾對部長說:

像書法這樣的技能不是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但只要妳壹直關註它,就沒有學不到的東西,就怕妳會偷懶,無法長期致力於它。

中國書法史有兩個盛世,壹個是東晉,另壹個是唐朝。唐代書法的繁榮離不開歷代帝王的倡導,尤其是唐太宗和李世民。

我們知道唐詩的繁榮與唐代科舉考試中的詩賦考試有關,書法也是如此。唐代選士的標準是“體、言、書、判”,書法也是選士的重要標準。

甚至在國學中,書法也被設置為必修課。貞觀元年,有24名兒童在弘文館學習書法。唐太宗請書法家虞世南和歐陽詢教授楷書。貞觀二年建校,設書法博士,並收學生講學。

此外,他還在湯潮正殿的屏幕上張貼了上壹代政治興衰的手寫語錄和軼事,這可以幫助他的大臣們通過書法接受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壹舉兩得。

作為壹個皇帝如此喜歡和欣賞書法,在唐朝興起壹股學習書法的風是很自然的。

唐太宗的個人喜好還有壹點對唐代書法界影響很大,那就是獨尊王羲之。

李世民有多崇拜王力可·羲之?我喜歡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寫贊歌。唐太宗命方、許等人主持編纂《晉書》。完成後,他單獨為《王羲之傳》寫了贊詞。

在這篇贊美文中,唐太宗說魏晉以來的書法家,如鐘繇、王獻之和蕭子雲,都有缺點,只有王羲之是最完美的。他說:

在此之前,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被稱為“二王”,各有千秋。有些人認為王羲之更好,許多人認為王獻之更好。

然而,唐太宗更喜歡王羲之的瘦骨嶙峋的書法而不是王獻之的多肉書法,他的美學思想影響了初唐時期的書法審美標準。王羲之被尊為“書聖”,與唐太宗和李世民的推崇是分不開的。

不僅如此,他還到處收集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然後命人將其贈給皇太子、太子和近臣後延用。

以至於當時不僅士大夫重男輕女王羲之,連僧人、神仙、文人都以學習和模仿王羲之書法為時尚,整個唐朝掀起了壹股狂熱的王羲之書風。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珍貴的王羲之原創作品,但我們仍然要感謝唐太宗的努力。否則這些書帖散落在民間,大部分都會消失。

王羲之壹生中最著名的作品《蘭亭集序》是世界上第壹部行書,也與唐太宗有著不解之緣。

唐代何所著的《蘭亭集》說,唐太宗到處尋找墨寶的原著,但始終沒有找到《蘭亭集序》。經過多方打聽,他得知《蘭亭集序》是王羲之七世禪師孫誌勇傳給弟子的,但他矢口否認。

於是,太白派禦史蕭藝秘密前往浙江湖州的永信寺,那裏正是七彩的所在地。在贏得老和尚七才的信任後,他成功地讓七才給他看了《蘭亭集序》,由此《蘭亭集序》被收入宮中。

《蘭亭集序》結尾,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非常喜歡,日夜帶在身邊。臨死前,他留下遺言,要求太子將《蘭亭集序》陪葬。從此以後,《蘭亭集序》就沒有了,只留下了壹個臨時的續篇。

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壹直存在爭議,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原件是唐太宗下令復制的版本,因其蓋有“龍”的印章而被稱為“龍書蘭亭”。

毫無疑問,唐太宗是壹位熱愛江山、管理好江山的英明君主。同時,他對唐代書法的影響和貢獻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