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不顧災難性後果,尋求暫時的解脫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解說:鴆:傳說中的毒鳥,喝了浸在羽毛裏的酒就能致人死亡。喝毒酒解渴。比喻不顧嚴重後果,用錯誤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
出處:《後漢書·列傳》:“如吾猶以附子充饑,以毒藥解渴。在進入胃之前,我已經失去了喉嚨。”
例證:楊嗣昌征收培訓費的方法是讓朝廷。★姚《李自成》卷二第三十二章
近義詞:餓肚子、急功近利。
反義詞:從長計議
語法:作謂語、賓語和定語;指人的方式是錯誤的
中文:飲鴆止渴
日本:毒酒(どくしゅ)、飲酒(の)、んで💧 (かわ), きを.ぁとの災難わざわぃを試驗かんがぇず危機ぁぁ之後
德語:送禮物給我,直到我去世
成語故事:東漢時,縣令宋廣清正廉潔,秉公辦案,得罪了皇室,被誣陷入獄。他的侄子霍決定為他的叔叔報仇,並在他的辯護書中寫道:“不會冒著生命危險篡改聖旨,這無異於飲鴆止渴。”梁上將軍看中了霍的才能,親自向皇帝報告,以拯救。
超級新華字典
飲鴆止渴——不顧災難性後果,尋求暫時的解脫
楊振寧
【飲鴆止渴】晉·葛洪《抱樸子·家遁》:“口漏乳補肌,酒飲解渴。”。飲鴆止渴比喻只考慮現在,不考慮將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