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眼見為實。終於在南美看到木瓜了。因為小時候形成的印象是深深的刻在腦海裏的,所以第壹次看到木瓜的時候只是有點驚訝。看到那些金黃的瓜不像是我印象中的傻瓜,我暗暗感嘆:好可怕的發言!雖然我努力改變對木瓜的印象,但還是沒有勇氣去品嘗。時隔多年,我還是用鸚鵡的態度對待木瓜,告訴孩子木瓜不好吃,有怪味,不要吃!
後來和老公去了中美洲的壹個小島國工作,那是壹個有三個S(海,太陽,沙)的國家。雖然島上風景如畫,但果蔬奇缺,買個好點的蘋果也要壹塊錢。木瓜也是進口產品,但還是比蘋果便宜,所以我和老公商量買壹個先試試。我們選了壹個中等大小的木瓜,大概不到壹公斤,付了兩塊錢。回家後,我嘗了嘗。雖然不太甜,但嘗起來不像泥巴。從那以後,我對木瓜的偏見有了壹點改變,覺得木瓜是壹種介於瓜果之間的植物性水果。
來到沙撈越,在古晉這樣繁華的城市,我看到木瓜遍地生長。市中心的樓房下,綠草如茵的草坪旁,房前屋後,甚至無人的道路和溝渠旁,隨處可見木瓜樹。由此可知,木瓜並不是什麽稀罕的東西,卻深受人們的喜愛。它對生長環境沒有奢求,簡單而普通。
有壹次,我在壹個中國家庭面前看到了水果很多的木瓜,看著很喜人。我就想,這麽多木瓜都不好吃,誰還會在意?想來這裏的木瓜壹定有自己的特色。我還不如買壹個試試呢!
沙洲的木瓜都吃過,贊。
我無事可做。逛周日市場的時候發現沙撈越的木瓜都是自己生產銷售的,沒有化肥,也沒有催熟劑。自然成熟,熟了就摘壹個,所以這裏的木瓜又甜又好吃。於是我回憶了壹下其他國家的木瓜不甜的原因。壹是部分地區土壤不好,二是那些木瓜還沒成熟就采摘運到國外,讓人很難享受到木瓜真正的味道。
只有品嘗到沙撈越自然成熟的木瓜,才能體會到木瓜的滑嫩美味,從而徹底改變我對木瓜的歷史印象。這種變化也讓我在哲學上有了新的升華,讓我更加意識到實踐論、認識論和相對論的偉大。人沒有實踐就很難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比較就很難知道優劣。吃過沙洲的木瓜,妳會覺得這裏的木瓜真的很上乘。
我對木瓜真正感興趣,還是從在自家院子裏看到木瓜樹的生長過程開始的。我家院子裏有幾棵木瓜樹是自然生長的,說是自然生的,因為我沒有播種,也沒有插秧,所以我猜測可能是大風吹來的種子,或者是鳥代替花的傑作。不管是從哪裏來的,都不需要調查是誰幹的。總之,木瓜樹莫名其妙地在院子裏壹天天長大。壹開始我對它們很不在乎,因為我不懂園藝,不研究植物的生長,甚至不知道它的生長期和開花結果的時間。壹想到樹,我就想到中國北方的壹些農民諺語,比如:桃、杏、梨、蘋果要五年才能賺錢!那麽,那壹年木瓜樹不會開花結果了吧?自然界的事物真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往往是“有心開花,無心開花;我無意插柳,柳暗花明。“我好幾個月沒註意了。突然有壹天,我吃完飯走著走著,發現我家旁邊的木瓜樹長滿了嫩芽。意外的驚喜引起了我對木瓜觀察的興趣。每當工作壓力不是很大的時候,我都會利用晚飯後的閑暇時間,去木瓜樹上用心觀察。我時而驚訝時而自滿,似乎發現了什麽或者取得了研究成果。其實在座的各位對木瓜都很熟悉,木瓜在人們的印象中再普通不過了。然而,就是這種常見的普通植物,也就是每天最先見面的瓜果,卻有著非常不尋常的性格,值得我們大加贊賞。
欣賞木瓜的“性格”
木瓜樹生於自然,長於窮鄉僻壤,勤勞樸實,安於長樂,不奢求,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沒有苛刻的要求。木瓜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忍耐力。幹旱不能使它枯萎,水釣不能使它淹死,大風不能動搖它的根基,雨水不能使它彎腰。它能在烈日下進行光合作用,在月光下產生唾液。
木瓜的根很發達,很強壯。為了支撐身體的各個部位,它拼命掙紮,被粘稠的泥土擠出來,拼命鉆進去。為了生存和成長,似乎青筋暴起,筋疲力盡,這足以體現其大公無私的精神,就像父母壹生都要努力工作來支撐壹家人的生計,直到付出全部身心。
木瓜的樹幹直立挺拔,昂首挺胸,像壹個剛正不阿,不屈不撓的硬漢。即使滿載果實,它也不會在負重百斤時低頭氣餒。布滿它的傷痕,標記著它奮鬥的艱辛,記錄著它無盡的生命歷程。
木瓜有細長的葉子和巨大的葉子。他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花蕾和果實的守護者,也是陽光和水分的中轉站。這確實是壹項艱苦的工作。葉莖底部與樹幹的連接處像壹個王座,拱起花朵,又像壹個小搖籃,哺育著果實的生長。木瓜的葉子健壯英俊,像壹把綠色的傘,在烈日下為花果提供遮蔭,保護它們度過夏天,也在風雨中呵護它們,直到果實壹天天長大成熟,然後慢慢枯萎脫落。每當我凝視著樹幹上的傷痕,我都會在腦海中對樹葉和莖產生欽佩之情。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不正是“春天的蠶到死都在紡織,每晚蠟燭都會把燈芯抽幹”的真實寫照嗎?
木瓜的花梗又短又粗,牢牢地束縛著果實,時刻給果實輸送營養和水分。就算木瓜成熟了,也不會放棄。所以“瓜熟蒂落”這個成語就是說木瓜不願意接受。我觀察實驗了很多次,直到木瓜熟透變軟,甚至有壹半被鳥吃了,也不放棄最後的關心。可見瓜蒂和果實之間的兄弟情是多麽密不可分啊!這樣看來,摘木瓜又是壹種殘忍無情的行為。俗話說“壹個榨出來的瓜不甜”,但木瓜是個例外。我曾感慨地問自己:既然瓜熟蒂落,我又不想擰,那就要讓鳥吃嗎?於是我鼓勵老公說:木瓜沒熟的時候,不如先下手為強,不然小鳥都餵飽了!王先生擰開高梯上的黃木瓜,立刻從瓜蒂和樹上滴下淚珠般的乳液,表示萬物有分不開的親情。
木瓜不做作,不張揚,不善於表達自己。未成熟的木瓜藏在裏面,它把橘黃色藏在皮膚下面,只有成熟了才向世人展示它的美麗。
可口水果郝好中藥
沙洲的沃土非常適合番木瓜的生長,尤其是外來品種更是如魚得水,品質和產量都高於本地品種。因為種類很多,形狀不同,口味也不同。我嘗過:口袋瓜,石頭瓜,尺子瓜等等。口袋瓜只有拳頭那麽大。據說是夏威夷木瓜和當地木瓜的雜交產物。這種瓜個頭小,但肉甜。還有大石關,也不小,最大的大概兩三斤。這種瓜富含肉。雖然含糖量不高,但吃起來香甜可口。這種瓜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然後就是腳瓜,顧名思義,從字面上可以想象它的形狀壹定是長的。大尺蠖瓜有小孩子的枕頭那麽大,吃起來軟軟甜甜的。有人說木瓜是壹種受歡迎的水果。它沒有榴蓮那樣的“果中之王”的稱號,也沒有山竹那樣的“果中之果”的美譽,但人們對它的偏愛絲毫不亞於國王和王後。在高檔酒店和盛大宴會中,木瓜往往以其特有的味道走上人們的餐桌!
成熟的木瓜味道鮮美,令人垂涎。未成熟的青木瓜也可以量力而行,比如將木瓜去皮,切成小塊,加點鹽、糖、醋、味精腌制成鹹菜,又脆又好吃,真是色香味俱全,既緩解油膩又增加食欲。青木瓜的另壹個用途是用於煮肉,相當於食用堿,有催熟酸敗的作用。當然,木瓜還有很多用途,我們中國人的發明還在繼續,再多的文字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
木瓜不僅是可愛的水果,也是中藥的良藥。我是壹個多年的便秘患者,搜了很多中外藥方,都沒有效果。到了沙撈越,被告知木瓜有健脾胃、助消化、通便的功效。於是我試著吃了幾個星期,果然有效。我心裏嘆了口氣:我真的找不到地方去弄,而且壹點力氣都沒有!沙撈越的木瓜有奇效,“香砂養胃丸”都比不上!木瓜為我趕走了病魔,我對木瓜的感激和敬仰來自內心和自然。從那以後,我就註意在院子裏栽培木瓜,並及時澆水施肥。俗話說,好事多磨。我家院子裏的幾棵木瓜樹常年開花結果,源源不斷的果實不僅足夠自己享用,有時候還可以用來招待客人。這裏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我的木瓜很奇怪,甚至不可思議。不管是口袋瓜還是大瓜,只要熟了就會被清理幹凈,連個籽也沒有。如果是在古代,肯定已經成為貢品了!
北京的冬天是北方水果占領市場的季節。水果種類繁多,卻沒有鮮亮的木瓜身影。去年過年的時候,女兒來古晉探親,看到自己的木瓜豐收在望,又驚又好奇。我隨便挑了壹個近熟的木瓜,讓他們嘗嘗,但我壹下子接受不了,就像“大發鱈魚絲”的廣告說的:“吃完了還想再吃!”為了讓北京的親戚朋友分享沙洲木瓜的香甜,女兒特意帶回了壹些我園出產的夏威夷木瓜。嘗過的人都說沙撈越的木瓜真好!他們回憶起了沙洲木瓜的香甜,記住了它的風格和性格,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對沙洲美好未來的向往。看來這種熱帶小物種已經在中國寒冷的北方發芽生根了。女兒在電話裏對我說:“媽媽,以前我們都不喜歡木瓜這個名字,現在看來是時候改名字了。”於是我打開英文字典,仔細查了木瓜的外文名。原來它在英文裏有壹個好聽易懂的美名:“PAW PAW”。如果從這個讀音來翻譯它的中文名,應該是“寶貝”,但從木瓜的實際功能和作用來看,它確實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寶貝”。啊,木瓜,沙洲之寶,真心佩服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