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是六畜之壹。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開始選擇在水草豐美的河湖沿岸放牧狩獵。
許慎解釋漢代的“羊”字,說:“美是甜的。從羊到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許慎的模式,在《廣東新話》中說:“東南羊少魚多,沿海有不知羊味之人,西北羊多魚少,其人也。可以兼得,所以‘魚’和‘羊’這兩個字就是‘鮮’。”
“羊”和“香”都有假期。西漢大儒董仲舒說:“羊吉祥,所以用之以吉祥。”《漢書·南嶽錄》註:“韋陀之時,有五色羊,以為吉祥。”
舊時漢族有“送羊”的習俗,流行於河北南部。每年農歷六月或七月,我爺爺和叔叔都會給我侄子送羊。本來送的是活羊,後來送的是面羊。傳說此習俗與沈香劈山救母有關。沈香劈開華山救出親生母親後,想殺了虐待她的叔叔楊二郎。為了重建兄妹關系,楊二郎每年都要給沈香送壹對活羊(羊和楊諧音),從而留下了送羊的習俗。此外,人們以每月的初六、初九為羊日,青海藏民在這壹天禁止趕羊。山東、湖北、江西有句諺語:“六月六日多雲,牛羊貴如金。”還認為屬馬、狗、鼠的人忌羊,屬羊的人忌鼠、牛、馬、狗。
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都流行“搶羊”遊戲。喜慶的日子裏,人們把壹只羊放在百米開外,騎手們分成幾隊去搶。還有,壹個年輕人手裏拿著壹只羊從騎兵隊裏沖了出來,後面的人緊隨其後。他們有的合作爭奪羊,有的保護羊。勝利者帶著羊到達終點,成為勝利者。獲勝者當場將羊煮熟,壹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