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國古代說粵語的地方

中國古代說粵語的地方

在中國古代,南粵地區說粵語。

南越國,又稱南越國(粵語拼寫: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嶺南地區的壹個政權。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太尉趙佗在秦國滅亡時,封關封路。三年後,桂林縣和嶺南的項峻縣合並。

公元前204年,南越國正式建立,國號“南越王”,都城設在番禺。全盛時期,南越國的疆域包括中國、廣東(大部分地區)、福建(壹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是漢朝的藩屬國。

擴展數據:

“廣東人”這個名字來自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嶽”(《漢書》作“南嶽”)。

“越”是壹個統稱,古代的“越”和“越”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長江中下遊以南的部落常被統稱為“越”,而在文獻中,他們被稱為百越、百越和朱越,包括“吳越”(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閔月”(在福建)和“吳越”。

隋唐以後,“越”和“越”的含義開始不同。前者多用於江浙和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和廣東地區,長期以來壹直是嶺南地區的統稱。粵語在兩廣地區俗稱“白話文”,在國內外俗稱“粵語”“廣府話”,在美國唐人街俗稱“唐話”。

“廣府話”和“省話”的名稱是指舊廣州府地區(今廣州及其周邊的南繁順地區);廣府話是指狹義的廣州府話(本原)和廣義的粵語(文化概括)。

百度百科-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