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策略有哪些?
眾所周知,小學是學生的起步階段,他們的知識基礎和行為習慣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壹生。培養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相對獨立合作的思維方式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又容易缺乏做事的恒心,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壹定要幫助和指導孩子的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如何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方法,如何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首先要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第壹,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壹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文能力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的壹項重要任務。那麽,小學語文學習應該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個人認為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預習復習的習慣。2.勤於思考和吸收的學習習慣。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和提出疑難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6.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評價的習慣。7.課後閱讀的習慣。第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微觀的具體途徑稱為學習方法,宏觀的整體途徑稱為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和整體的策略。在這裏,我先說說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未來社會,“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方法既涉及語文的整體,也涉及語文的局部。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國內外的教育家、學者、作家都從整體上論述過語文的基本學習方法。但多讀、多觀察、多練習、多思考,看似老生常談,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關於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單詞學習法、句子學習法、段落學習法、文章學習法、寫作學習法。比如單詞的學習方法有分解、構詞法、造句、查字典、比較同義詞、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等等。句子學習方法包括:擴充和縮短句子、改變句型、用關聯詞理解簡單復合句、修飾病句等等。段落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段落分層、調整段落語序等等。文章的學習方法有:分段法、概括段落意思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法等等。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法、構思法、選材法、組織材料法、修改文章法等等。三、學習策略小學生語文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壹定的學習目標而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是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知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壹種表現。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涉及學生運用壹系列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體差異的重要原因,因材施教時應考慮到學生學習策略的差異。再次,學習策略是壹系列有目的的活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使用、調整和控制學習方法、途徑、技能和技巧的操作性活動。最後,實施學生學習策略的過程也是實施決策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壹種理性的認知或認知活動,是壹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區別於壹般人類認知活動的特征。知識可以分為簡單的和復雜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純的知識學習主要是詞匯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於保持。因此,如何根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就成了推廣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指概念和規律的學習以及閱讀和寫作的學習。關鍵是理解,理解的本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的內在要素和新舊知識的關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1)講究策略。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外部手段控制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采取適當的註意策略,促進學習和記憶。當我讓學生讀課文時,我註意到“帶著問題讀課文”並不是最好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思考問題”才是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註意力差,多任務處理能力相對較弱。(2)編碼和組織策略。最有效的策略是對人們關註的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以便長期保存。無論是拼音、識字還是閱讀教學,語文老師總是需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應用。例如,在學習“咨詢”這個詞時,我讓學生找出它的相似字“姿勢、資本”,對照比較他們的記憶,學生大大加深了這些詞的區別(3)精細加工策略。我經常教育學生邊聽(或看)邊記筆記,邊看書邊聽課。有時可以在文中畫出自己認為很漂亮或者寫得很好的句子,有時也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簡單的感受。我覺得這是壹個很重要的學習策略,從小就要註意培養學生的習慣。但要真正讓筆記成為促進學習的技術,並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好習慣,我建議我們老師註意不要語速太快,適當重復復雜重要的內容,把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重點寫在黑板上。(4)復述和復習策略。例如,為了記住漢字,學生必須壹遍又壹遍地讀和寫新單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註意教育學生邊讀邊背,讀與試背交替進行。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讀邊講材料,通過畫線、圈點、加符號等方式突出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這些都是被無數事實證明的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應該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可分為壹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語文能力是壹種特殊的能力。它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由四種語文能力和五種思維品質構成,有20個節點,是壹個開放的動態系統。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至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可以概括為:聽的關鍵是“聽好”。也就是妳能準確地聽,抓住別人說話的中心,理解妳所聽到的本質。這是概括能力在“聽”中的表現;關鍵是“清楚”。即逐步掌握準確、生動、形象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夠做到用詞準確、用詞清晰、語言流暢、層次清晰、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就是概括能力在“說話”中的表現。閱讀的要素有很多,壹是朗讀和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單詞、句子、段落、文章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取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是基於學生的概括能力。寫作能力的發展也是壹個概括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的過渡,要通過書面語言,有條不紊、生動形象地表達事物的內在聯系。這裏有壹個綜合提煉的過程,也就是概括的過程。因為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強調概括能力的訓練。傳統上將學生的語文能力分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麽不同學生語文學習的差異就與他們語文學習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和能力在智力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中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水平、智力和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壹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壹體。要從聽、說、讀、寫入手,培養學生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