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民俗節日,慶祝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故事和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包括: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塑像,迎鬼船,躲午,貼午葉,掛菖蒲和艾草,遊百病,戴香囊,備祭祀碗,賽龍舟,比賽,打球,蕩秋千,給孩子塗雄黃,喝雄黃酒、菖蒲酒,吃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
擴展數據
各地端午節習俗:
河北1
北平在端午節期間避免打井水,往往在節前預抽,據說是為了避免井毒。端午節時,街頭小販也會賣櫻桃桑葚。據說他們在端午節吃櫻桃桑葚,但他們壹年到頭都不會誤食蒼蠅。“五毒糕”是裝飾有五種毒蟲圖案的糕點,在各種食品商店出售。
2.陜西
在陜西省興安盟地區的端午節期間,當地官員帶領下屬觀看比賽,這被稱為“踩石”。在興平縣的端午節,用絲綢縫制壹個小牛角小米,下面縫制壹個小娃娃,稱為“玩娃娃”。潼關縣的端午節被稱為“鎮病”,有蒲艾和紙牛貼在門上。
3.江西
過去,江西省建昌府在端午節用草藥水洗澡來預防疥瘡。新昌縣用雄黃和朱砂酒飲之,謂之“開眼”。
中國網-端午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