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醫穴位詞典

中醫穴位詞典

▌1.大肚穴=補鈣。

▌2.百會穴=萬能藥

百會穴“百病為主”,意思是百病皆可治。

可以說這個穴位可以治百病,所以叫“百會”。註意,百會穴不能靠重力按壓。

▌3.太沖、太溪和曲池=降壓藥

▌4.人民=急救調氣丸

按壓人可以調節血氣,陰陽結合可以使人清醒。

▌5.耳垂=急救藥品

和人的作用壹樣,因為人是有後遺癥的。掐人的人承受的是長期的痛苦。能調理血氣,陰陽合起來,人就能清醒過來。

▌6.項英和空嘴=特別流鼻血。

如果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壓左鼻項英穴,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臂中點的孔嘴穴,擡頭1 ~ 3分鐘內止血。如果右鼻孔出血,情況正好相反。

▌7.三陰交穴=補陰藥

因為三陰交是三條經絡(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的交匯點,意味著三條地鐵線在壹個車站分為上中下三層,妳可以換乘地鐵線。註意三陰交只能按摩。

▌8.少商穴=金嗓子片

針刺少商穴排毒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9.雞泉穴=速效救心丸

極限彈簧點在腋窩頂點。

手法:手指輕彈左臂腋下頂點的極泉點肌腱,麻木感會迅速輻射到手,幾分鐘就能緩解心臟不適。最好輻射到中指的極限彈簧點,有的輻射到無名指或小指。如果沒有麻木的感覺,只會感到疼痛,比如冠狀動脈堵塞50%。我們稱之為隨身攜帶的救命藥丸。

▌10.二合谷二太沖=柴胡。

俗稱“開四關”,兩個谷合,兩個太沖。合在壹起,絕對是妙不可言,就像柴胡壹樣,可以疏肝理氣,緩解壓力。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頭(腦)、腦垂體、小腦和腦幹、三叉神經、頸部、甲狀腺、甲狀旁腺、脾臟、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胃、胰腺、十二指腸和性腺。

2.足內側反射區:頸椎、胸椎、腰椎、尿道、陰道、前列腺或子宮。

3.足部外側反射區:下腹部和性腺。

4.背反射區:腹股溝管、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普通操作

1.足底反射區:拇指尖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鉗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搓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內側反射區:刮食指外側緣,拇指推,叩擊等。

3.外側足反射區:刮食指外側緣,拇指推、按、叩等。

4.背反射區:拇指指端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等。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背部,胸椎11號棘突下,左右兩指寬。

功能:外宣脾濕熱之氣。

足三裏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小腿外側,小腿鼻下3寸處,從脛骨前緣開壹橫指(中指)。

功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鐘山

歸經:任脈。

位置: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第四肋間平,兩乳頭連線中點。

功能:匯集心包經氣血,可緩解氣滯氣逆所致的心、肺、胃、乳等疾病。

官園

歸經:任脈。

位置: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功能:補充下焦之氣,幫助身體滋養陰陽。

齊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功能:溫陽益氣,祛濕扶正,強身健體,補元補虛。

頭痛:頭痛、上星、百會、風池、天竺、風門、合谷、足三裏、陽陵泉、太沖、神脈。應根據頭痛部位選擇穴位。

偏頭痛的風池穴、頭位、田童(艾灸有很好的效果)、太陽、列確、陽陵泉、徐秋,取患側穴位。

發熱風池、大椽、大椎、曲池、三劍、後溪、足三裏

盜汗百會、肝俞、伊尹、後溪。

嘔吐體柱、會厭、內關、足三裏。

水腫腎俞、三交俞、膀胱俞、中脘、關元、水水、陰陵泉、三陰交。

腹水腎俞、三焦俞、水道、中俞、水水、關元、陰陵泉、足三裏、水泉、公孫、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灣、中灣、兩門、梁丘、足三裏。2.小腹:舒天、關元、內關、公孫。

哮喘大椎、舒菲、鐘山、腎俞、中脘、關元、足三裏。

咯血舒菲、曲池、赤澤、三陽絡、衙門、雪海。

俞穴大椎、上星、項英、手三裏、赤澤、劉文、孔嘴、合谷、少商。

心悸內關、鐘山、心俞、足三裏。

腰痛,肝俞,腎俞,仲頜,委中,承山。

足跟痛,人參,水泉,脈診,海燈,局部艾灸。

便秘左腹結、舒天、神門、枳溝、大腸俞、足三裏。

便血(腸出血)舒天、劉文、合谷、大腸俞、支邊、陽陵泉、成山、梁丘。

電擊百會、神闕、大嶺、足三裏和任重。

痙攣性大椎、曲池、陽陵泉、足三裏、手足十二井。

失語啞門,廉泉,天突,內關,同裏,合谷。

瘧疾大椎,大使,足三裏,後溪。

弱大椎、中脘、關元、足三裏。

毒朱賓灸可誘發胎兒毒性和藥物毒性。水中毒吃腎俞,食物中毒吃大腸俞。

輸血反應百會、大椎、曲池、足三裏。

血沈率高的大椎、陽陵泉、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