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趣或可笑又意味深長:壹個幽默的微笑,滑稽只會讓人發笑,幽默讓妳笑完之後想出很多理由。
“幽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西方的語言用法中,它常常包括所有讓人發笑的詞語,甚至是粗俗的笑話...從狹義上講,幽默不同於壓抑、諷刺和調侃。這三四種風格都含有笑點。但笑有苦笑、狂笑、淡淡的笑、假笑等不同的種類,再笑的態度也不同。有些是酸酸甜甜的,有些是溫柔的,有些是輕蔑的,有些是同情的,有些是基於整個人生觀,有思想寄托的。最好的幽默自然意味著“靈魂的光輝和智慧的豐富”...在各種風格中,幽默是最富感情的。”(林語堂——論閱讀與幽默,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譯:
幽默
名詞幽默感
幽默的
情緒,情感
氣質幽默幽默的由來不是壹個從漢字誕生就有的詞。有人認為漢語博大精深,很多漢語詞匯在英語中沒有確切的翻譯,比如:加油。其實有些詞是英文的,中文沒有直接翻譯。
大多數人認為這個詞是由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於1924年首次引入中國的。然而,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民間作家協會理事張繼平認為這並不準確。張繼平告訴記者,第壹個英文單詞“幽默”應該是國學大師王國維翻譯成中文的,比林語堂第壹次使用“幽默”的翻譯方法早18年。
1906年,王國維出版了《屈子文學精神》壹書,書中對“幽默”壹詞進行了概括性的論述,並音譯為“Omuya”。他認為“Omuya”是壹種哲學的人生態度,但沒有討論過,也沒有再討論過。65438年至0924年,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上撰文,命名《幽默》為《幽默》的中文譯名。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把“幽默”這個詞翻譯成中文的第壹人應該是王國維,“幽默”在中國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
據了解,“幽默”壹詞最早出現在我國屈原的《九章懷沙》中:“溫婉雋永,孔靖幽默。”這裏的“幽默”是指“幽默是無聲的”。但“幽默”壹詞作為音譯外來詞,與中國古代的“幽默”壹詞毫無關系。只是隨著“幽默”壹詞新義的淬火,“幽默”作為古代漢語詞匯的本義,逐漸被新義所取代。林語堂解釋說:“凡是善於幽默的人,他的幽默會更加隱逸;而那些善於欣賞幽默的人,尤其是內心的沈默,很有壹種對人不人道的味道。不像粗魯的笑話,越是安靜的幽默,越是沈默。"
林語堂把“幽默”翻譯成“幽默”,當時很多文化名人也不同意。魯迅曾認為這樣很容易被誤解為“沈默”或“隱居”,但他覺得這樣翻譯不妥。翻譯家李清雅主張將其翻譯成“妙語”,但“妙語天下”是壹個成語,有“只說不做”的意思。語言學家陳望道打算把它翻譯成“油油的”,但他認為不夠準確,而且很輕浮。後來,語言學家唐·將其翻譯為“和合木”,認為和合木構成了整個“幽默”。最後林語堂的翻譯方法被世人認可,壹直沿用至今。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林語堂與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旗手魯迅壹起,運用幽默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文化鬥爭,在初中探索幽默理論,創作出了音調高昂、語言幽默、諷喻犀利的“屌絲式”散文,林語堂本人也被稱為“幽默大師”。
χυμ?0?2?0?詞源意義:英語和法語中的幽默壹詞來源於古希臘醫學。他們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控制健康和情緒,稱為“χ υ μ?0?2?0?9”(chymos意為汁,包括血、黃膽汁、痰、黑膽汁。抑郁癥是體內“黑膽汁”過多引起的,解決辦法是大笑。幽默在英語中演變成壹個有趣的意思,林語堂在1924中用英語翻譯成幽默。
英語中的幽默也可以寫成幽默,但這兩個詞是不同的。此外,在西方世界,幽默這個詞不壹定有有趣的含義。法語中的幽默(或Humeur)是心情的意思,不是幽默。劍橋大學解剖學家約翰?6?約翰·哈德菲爾德認為,盡管人類已經開始掌握憤怒和抑郁的機制,但他們對笑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政客們冷笑時,我們為什麽會發笑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