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恭畢敬”的意思是:在家要守規矩。
摘自《論語·魯茲篇》第19章,由春秋時期的孔子弟子所作。
原文:
問任。子曰:“在家恭敬,敬執事,忠人。雖毀,不可棄。”
翻譯:
樊遲問什麽是仁。孔子說:“平時在家安分守己,做事認真,對人忠誠誠懇。即使到了義帝之地,也不能棄之。”
擴展數據
《魯茲篇》共30篇,內容廣泛,包括治國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教育思想、個人的道德修養和人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在這壹章中,孔子對“仁”的解釋是建立在“敬”、“敬”、“忠”三德的基礎上的。在家恭敬有禮,是為了滿足孝順的道德要求;認真謹慎,是符合“禮”的要求;對人忠誠老實,才是仁的本色。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復譯者記錄整理。到漢代,已有《論語》(20)、《論語》(22)、《古文論語》(21)三個版本。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古文論語》整理編輯了壹本新書,並加以註釋。
鄭玄註流傳後,《論語》和《中國古代文學論語》逐漸消失。後世《論語集註》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期魏的《論語集註》、南北朝時期梁黃侃的《論疏》、宋代邢炳的《論語集註》、朱的《論語集註》、清代劉寶南的《論語正義》等。
《論語》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在表達方式上,《論語》是記錄散文的典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篇都是壹章,每壹章都是壹章。文章和章節沒有緊密的聯系,只是粗略分類,出現重復章節。
百度百科-論語魯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