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廣濟橋建於南宋(1127-1279)。它是中國四大古橋之壹,被譽為世界第壹石橋。開元寺,建於唐代(618-907),是粵東佛教活動的中心。筆架山宋窯遺址保存了中國最長的宋窯。徐福馬府是國內罕見的宋代建築,吉樂黃公廟是潮州木雕的集大成者。
只有到了潮汕大地,才能體會到潮州人的心靈手巧。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壹,潮州木雕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之壹。喝茶,吃飯,刺繡,這些原本很平常的事情,在潮州卻洋溢著風情。“典雅、精致、和諧”,中國漢宇學會副會長曾春安這樣概括潮州文化的特點。
潮州文化自古流傳,語言極具表現力。潮州人從古到今的團結也是蠻強的,助人為樂。
潮州話
潮州話屬於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壹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匯豐富、幽默、富有表現力,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許多元素,因此受到越來越多語言學家的重視。潮州話有自己的字典,潮州話字典,還有其他地方語言的專著,比如《潮州話十五聲調》。
功夫茶
哪裏有潮州人,哪裏就有工夫茶。在潮州街頭,很難找到真正的茶館,但無論是家惠宴、閑居、瓜下豆棚,還是小攤,都能經常看到潮州人喝茶的身影。
在傳統的潮州人,喝茶的時候,壹定要開壹個炭泥爐,燒開開水,認真沏壹杯茶,慢慢品著精品。工夫茶的茶葉大多是當地出產的“鳳凰茶”。極品茶樹有600年的歷史,價格是國產茶中最高的。
泡茶的水也很有講究,有“泉水最好,其次是河水,再次是井水”的說法。最好的水據說是露水,它沒有被陽光照射過,最好收集在植物的葉子上。以前潮州有專門賣水的店鋪,賣城外的山泉水,賣韓江心的水。
潮州功夫茶具除了講究茶和水,還有自己的特色。從外觀上看,壹切都小巧精致:泥爐小,茶壺小,茶杯小。壺多以紫砂或紅泥制作,茶杯是潮州產的小白細瓷杯。以前壹套功夫茶具28件,現在簡化到四五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