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的典故是什麽?
為什麽人們用“250”這個數字來形容愚蠢的人?像許多其他諺語壹樣,這裏也有壹個歷史典故。“250”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事情是這樣的: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和歷代秦王的不懈努力,秦國終於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引起了東方六國的關註。當時有壹個叫蘇秦的軍事家,提出了“聯合六國抗秦”的戰略思想,最後形成了聯合六國的聯盟,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這引起了秦國的仇恨,於是派刺客刺殺蘇秦。臨死前,蘇秦給齊王提供了壹個抓刺客的辦法。那就是,讓亓航王把他的頭舉到城門上,貼壹張布告,說他是壹個奸細,背叛了他的國家和人民,該死。幸好有義士殺了蘇秦,現在賞他二百金。希望正義之士能收到。四人前來領賞,並堅定地聲稱自己就是殺死蘇秦的功臣。這四個人來到齊王面前,齊王心平氣和地問:“這1200金四個人怎麽分?”那四個垂死的人也興奮地回答,每個人2520。最後齊王大怒,把四個250全部推出去砍了。刀壹落,“250”這個名字就被切掉了。這四個自稱殺了蘇秦的人,可能不是真正的刺客,但卻讓人們想起了壹句老話——“人死為財,鳥死為食”。“二百五”的說法也從此流傳開來。資料來源:小學閱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