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曲塘關名稱的由來

曲塘關名稱的由來

《漢書》:“魚失而復得,將官以校尉治之。”太師是縣級僅次於府尹的人物。

武官,可見將官在當時軍事地理上的重要。《後漢書公孫述傳》李習安註:“將官原在遲佳城,後遷至江南岸,白蒂城對面。”遲佳位於今天奉節縣東江北岸的遲佳山上。將官遷到瞿塘峽口的江南岸後,不知道什麽時候搬的。漢晉時期,將官又稱關捷。李道元《水經註》:“守關隘,林俊浮於鋪水之地。”。當年巴楚數次攻伐,乘勢而進,互防互守。”“張儀說他會浮在水裏,十天之內不肯出關,就是這個意思(曲塘關)。【參見《中國古今地名詞典】。林俊是古巴的開國君主。又《輿地廣記》:“輿府縣有古關。還有,王銀的《晉書》記載:“涼州——東關之界。”。“《後漢書·公孫述傳》:“東拒關,故有益州之地。“從將官到唐末,五代到宋,稱謂又變了。唐天佑元年,王建指揮張武,讓隗囂制作鐵鍬截斷中流,兩端豎起籬笆,稱為鎖峽。宋五年,徐宗武在白蒂城下洞(應為白蒂寺)設七杠河鎖,又稱鐵柱二,為徐宗武所撰,後人稱之為鐵鎖關。(見《奉節縣誌》光緒十九年版)。到了南宋,鐵鎖關被稱為曲塘關。陸遊《入蜀書》:“曲塘關,唐朝夔州故裏,與白帝城相連。”袁《統誌》:“曲塘關至八裏城,掌兩水鎖、鐵鎖。“南宋以後叫曲塘關。

瞿塘關是古代的將官關。漢晉時又稱“管飛”,五代北宋時稱“鐵鎖關”,南宋以來稱“曲塘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