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壹些公眾人物建議,呂不韋應該帶著他的所有軍隊去打仗,消滅幾個國家,並取得巨大的成就,以建立他的威望。馬上有人反對:這種方法百害而無壹利,即使打了勝仗,回來也不會升官,因為沒有比宰相更高的職位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勝算。萬壹輸掉戰爭,結果會適得其反。
3.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是因為他寫了壹本叫《春秋》的書。孫武成為吳國的將軍,是因為吳王讀了《孫子兵法》。為什麽我們寫不出壹部功成名就,為後人樹立榜樣的書呢?
4日,呂不韋認為這個方法很好,命令公眾立即組織人員去寫。
5.呂不韋當時有3000名追隨者,很快就寫了26卷160篇文章,名為《呂春秋》。書寫好後,呂不韋下令將全文抄出來,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布通告:誰能增壹篇或減壹篇,甚至改壹篇,就賞壹千兩黃金。
6.布告貼了很久了,人們害怕呂不韋的力量,沒有人來索取。於是壹個錢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