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康熙朝的著名大臣,如鰲拜、七八比隆、索額圖、納蘭明珠等。,他們最後都落得個壹般下場,要麽鋃鐺入獄後死去,要麽被譴責,要麽後期不再被重用。與這些人相比,張玉書的仕途顯得格外順利。他是江蘇丹徒,出生兩年後剛趕上清軍入關。
張玉書的父親叫張九正,順治四年(1647)進士,從此走上仕途。可想而知,生活在官員家庭,張玉書自然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歷史。19歲時,他和父親壹樣考上了進士。張玉書的仕途在哪裏壹帆風順?
壹考中進士,就成了康熙日常講學的官。康熙每次問他問題,他都回答得很巧妙。所以康熙非常欣賞張玉書,經常任命他做壹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康熙皇帝回盛京祭祖,總是帶著張玉書。張玉書是唯壹壹位追隨噶爾丹的漢臣。江總督金夫被彈劾,與明珠勾結,但康熙派張玉書核實案情。......
張玉書受到康熙的信任和重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張玉書謙遜溫和,不貪權貴,謹慎忠誠;其次,張玉書見識廣,辦事能力強。張玉書參與了《明史》、《康熙字典》、《清史誌》等重要書籍的編纂,張家的家教也不是壹般的好。祖孫三代都是讀書人。
張玉書做了20年的“太平宰相”。雖然他和康熙之間沒有乾隆和紀曉嵐之間那麽多有趣的問答,但也有壹段軼事非常搞笑。在壹次宮廷會議上,康熙不知何故來考驗他的大臣們,問道:“親愛的朋友們,誰能說出世界上什麽是最豐滿的,什麽是最瘦的?”
大家都讀過經史子集,看到皇帝提問就想盡辦法想答案。決不能說“玉環最胖,閆飛最瘦”,也不宜談庭上戀情;不能按常理出牌,說這種肉胖那種肉瘦,太俗氣;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引用的,康熙聽了半天也不滿意。他把註意力轉向了張玉書。
張玉書在日本講學時,擅長回答康熙的問題。他這次見康熙來了,平靜地回答:“我覺得春雨最肥,秋霜最薄。”康熙不禁驚呼,因為表面上說的是春雨秋霜,實際上張玉書是在表達他和康熙壹樣對農耕的關註,這是壹個完美的回答。
於是,康熙高興地說:“這是丞相的話!”所以康熙對張玉書比較重視。康熙四十九年,張玉書患病,上書告退,但康熙帝仍不願讓他離開,並降旨挽留。第二年,張玉書死在陪康熙出巡的路上。康熙賜黃金2000元作為張玉書的喪葬費,謚號“鄭雯”贈太保太子,並親筆題寫挽歌和碑文。張玉書的葬禮規格遠高於清朝其他大臣,這在整個清朝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