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老舍先生的散文充滿了強烈而純粹的感情。
讀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人們被他對勞動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人變鬼”舊社會的痛恨所強烈感染。富有強烈而純粹的感情,這壹特點也體現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林海》講的是作者遊覽大興安嶺。縱觀全文,字裏行間處處都是作者的贊美。我們感覺作者似乎在用全部的愛和全部的身心擁抱著祖國東北的這片美麗的森林。在作者的筆下,那麽多山都是“更高更矮”。長的,短的,橫的,豎的”,他看了好幾個小時,“看不完,看不厭”,不是覺得單調,而是覺得“每壹個山脊都那麽溫柔”。進入林區,綠色是最常見的顏色,但作者還是興致勃勃地寫出了那些“深、淺、明、暗,綠得無法形容”的綠色,謳歌綠色的寶庫——林海。他喜滋滋地告訴人們:“興安嶺怎麽打扮自己?松樹制造襯衫、樺木裙和繡花鞋。甚至樹與樹之間的縫隙也不缺乏色彩...“作者用五彩繽紛的彩筆描繪了興安嶺的美景,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壹山壹水,壹草壹木。在文章的最後壹部分,作者歌頌了大興安嶺的木材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林業工人的勞動和林區繁榮的面貌,“為大興安嶺增添了新的風景和愉快的勞動歌曲”,歌頌了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的融合”。結尾又發了壹筆,對興安嶺這個名字進行了新穎的闡釋——蘊含著興國安邦的意義,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回味無窮,發人深省。至此,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得到了升華,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草原》壹文,是對老舍先生第壹次踏上草原的簡要記述。當作家看到美麗的風景時,他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和由衷的欽佩。在文章的開頭,他只用了壹句簡單的“這壹次,我看到了草原”來表達老舍先生終於看到了美麗草原的奇觀的自豪。”陽光下,千裏之外,卻並不遼闊。”“在這種境界裏,就連駿馬和大牛有時也會駐足不前,仿佛在回憶草原的無限樂趣。”這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話,其實是作家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覺得周圍的壹切都和他有同樣的感受。”羊上山走了壹會兒,然後下來了。當他們去那裏的時候,就像是在壹片無邊無際的綠色地毯上繡上了大朵大朵的白花。“在全文中,老舍用細膩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壹片廣闊的草原景象,有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有書法的民族大團結的喜悅。文末“為什麽蒙漢不能相愛,而天蒼蒼日暮”壹句話,點出了作者舍不得離開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作者陶醉了,讀者也陶醉了。
最平淡無奇的生活,並不壹定意味著思想貧乏。如果說雅是俗,俗是有品味的,俗是有哲理的。老舍先生散文的主題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雖然是壹個小主題,但作者並沒有把它當作壹個表達個人閑適的裝飾,也沒有賦予它所謂的深刻含義。老舍先生思考深刻,看透了,講得巧妙。讀他的散文,總能感受到他的幽默和人生哲學。讀完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他崇高的興趣和健康的感情。《種花》這篇文章講的就是種花這種小事。文章第壹句“我愛花,所以我也愛種花”,就說清楚了作者為什麽要種花。只有當妳熱愛壹件事的時候,妳才能對它感興趣並享受它。這不就是我們生活學習中的哲學嗎?努力讀書,讀死書,還是享受讀書,讀活書,其境界遠超世間?就像作者說的“我只把養花當成人生的壹種樂趣”,這種樂趣在文章中也有所表達。有什麽好玩的?種花需要種植,需要管理,需要流汗,需要勞動,需要知識,需要學習,需要實踐。花開了,花香四溢,賞心悅目,我開心了,可以和朋友同誌們分享這份快樂;花被弄壞了,全家人都為此難過,等等。“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彩,既要勞動,又要長見識。這就是種花的樂趣。”無疑,這種樂趣是高尚健康的,是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樣子。貓也是如此。作者似乎在微笑,像壹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壹樣欣賞貓的可愛性格。甚至當淘氣的小貓“在妳寫字的時候跳到桌子上”的時候,它也沒有煩躁。不但不惱,還說它踩在稿紙上的腳印是“幾朵小梅花”。作者如此感興趣地贊嘆滿月小貓的天真爛漫,寫得如此細致入微,充滿感情,讓人看後對這只小動物愛不釋手。作者喜歡小貓是因為他認為它們“生機勃勃,天真可愛”,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風格。總之,老舍散文所表達的感情不僅健康強烈,而且真摯自然,沒有絲毫做作,因此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第二,老舍的散文是圍繞中心結構化的,不散漫,氣十足。
老舍有寫文章的寶貴經驗。結構性文章壹定要“準確,不散漫”,不能有“敷衍的地方”。圍繞中心,不散漫,是老舍作品的重要特征。他的散文壹般都比較短,所以寫的準確仔細,不存在散漫的問題。他寫《貓》,開頭說“貓的性格有點古怪”,接著又在“古怪”二字上做文章:“妳看,它老實又貪玩;如果它開心,它可以比任何人都溫柔可愛。如果它不開心,無論任何人說多少好話,它壹句話都不會說。它什麽都怕,但很勇敢。”這樣,貓“古怪”(其實很可愛)的性格就清晰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特征準確,與“偏心”不無關系。作者寫的是林海,整篇文章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感受來寫的——“善良與安慰”。開始寫作的時候,我進入了大興安嶺,踩著千百年積累的松針,摸著那些古樹。我覺得這個甜美的名字是如此親切和舒適。然後他寫山,很多很多的山,各種形狀的山,“每壹座山是多麽的溫柔”,“沒有誰是傲慢自大的”,寫森林,“各種綠色的森林,森林邊上美麗的白樺樹,就像陽光下沙灘上的波浪”;寫花:“清澈見底的河中有數不清的野花,樹間有蝴蝶在花間飛舞,珊瑚珠般的紅豆隱於其間。”山脊、森林、鮮花都是自然風光。這些風景之美準確地表達了作者內心“善良、舒適”的感受,同時感染了讀者。這些景物描寫明顯是居中的。文章最後壹部分,寫木材,歌頌大興安嶺木材對祖國建設的貢獻;寫林場,歌頌林業工人的勞動和林區的繁榮。從林海之美到林海主人之美,美與建融為壹體。作者發自內心地喊了壹句“怎麽能不親切舒服呢?”文章從頭到尾都是圍繞著大興安嶺林海給人的“親切、舒適”的感覺來寫的,沒有任何枝蔓,中心突出非常強烈。《種花》這篇文章重點講的是種花的樂趣。第壹段指出:“我只把養花當作人生的壹種樂趣”;第二部分的五個自然段落,具體描述了歡樂在哪裏;第三部分總結全文,用24個簡潔的字(喜憂參半,……)概括養花的樂趣是什麽。可以說全文沒有任何離開中心的字、句、段。結構很嚴密,層次清晰,照顧和過渡很嚴格,都是因為中心的壹致性。我們再來看看《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同樣是老舍在1931開頭寫的描寫濟南冬天美景的山水散文。濟南的冬天很美,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更美。也正因為如此,“家家有本春,戶戶有本泣”的濟南才家喻戶曉。在老舍的文筆下,濟南是詩是畫,作家對濟南的眷戀不經意間就出來了。作者首先通過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冬季的對比,突出了濟南冬季“溫暖、陽光”的特點,稱贊它是壹塊“寶地”。讓我們轉向對冬季風景的描述。先寫艷陽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畫壹幅優雅的水墨畫。寫完冬天的山景,再寫冬天的水色,用水藻的綠襯托出清澈透明的水。最後,用壹句簡潔有力又意味深長的話把全文包裹起來。
第三,老舍先生散文的語言樸實、生動、形象。
老舍是中國現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他的作品很平淡,清澈如無波之湖。但簡單並不死板,大量口語的提煉和采用,讓簡單的文字更加親切、清新、貼切、生動。語言是有生命的。這些語言特征在他的小說和戲劇中是相同的,在他的散文中也是如此。老舍的散文,無非就是寫景、記人、抒情、講故事、議論事情,而且文章裏的細節都是那麽的平凡,語言是那麽的簡單直白,普通人都會覺得自己也是做白話作家的料。想想這位老人願意用什麽樣的藝術手段,讓觀點不同的方形人物活起來。他不會用字典裏現成的詞來掉書包,也不會刻意雕琢來誘惑讀者;他不擺架子,也不說雲裏霧裏的空話。而是依靠自己的思想率先下筆,把技巧化為無形,自然而坦率地從心裏流出。簡單的幾筆,壹幅寫意就在紙上鮮活起來,妳的感官瞬間被激活。讀他的《貓》,我們感覺作者是在和壹個老朋友聊天,帶著壹種慈愛甚至有點“護短”的表情介紹貓的行為。沒有優美艱澀的文字,有的是質樸親切自然,有濃郁的北京鄉土氣息。作者不寫寓言,而是采用擬人化的寫法,別具壹格,清新活潑。比如他這樣寫滿月的小貓:“我的腿腳還不穩,但我已經學會調皮了。壹根雞毛和壹團線就是他們的好玩具,玩個沒完沒了。他們壹玩就不知道要摔多少跟頭,但是壹摔就立馬爬起來,跑,再摔。他們的頭撞到了門上,桌腳和對方的頭,疼的時候也不哭。他們越來越大膽。他們正在逐漸開辟新的遊樂場。他們來到院子裏。院子裏的花草被嚴重損壞了。他們在花盆裏摔跤,用樹枝蕩秋千……”這種語言通俗易懂,連小孩子都能聽懂,但並不簡單。這裏沒有使用修辭,但是把小貓的情態寫得非常準確生動。好像天真和調皮都是可以觸碰到的。當壹篇文章的寫作進入表達的過程,語言就成了第壹要素。老舍使用的看似普通的詞語,卻是如此清新活潑,可見語言大師對這第壹要素把握的非凡功力。老舍的語言樸實、生動、形象,與他的幽默密切相關。老舍的幽默是輕松的,詼諧的,睿智的。或許他的幽默可以算是中國文人幽默的典範,人們的生活中也不乏幽默的調味品。老舍幽默散文中的調味品都來源於生活,他所戲謔、批判、諷刺的個人和事物都是生活真實和病態社會的反映。他把它們打散,肢解,拌上幽默的調料,放在語言的油鍋裏煎熟,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於溫度。只有大師才能駕馭幽默。火小且半生不熟,如哽在喉,難以下咽。火大了,滿口油膩,口齒整齊,卻委屈了舌頭上的味蕾,沒有回味。老舍曾經說過,幽默“來自事實本身的可愛,而不是來自文字”。如前所述,讀者可以給老舍可愛的小貓壹個會心的微笑,因為老舍的幽默是自然溢出的,而不是擠出來的,也未必能指出哪個地方幽默,比不上普通廉價的“幽默”。這是老舍語言的藝術特色,也是藝術風格的體現。老舍的語言藝術也得益於他對北京市民語言和民間文藝的熱愛和熟悉,老舍在創作中“脫下了華麗的衣服,把文字赤裸裸的美表現出來。”老舍發現了漢語和北京話簡潔的優點:“中國語言自然不會拉長句子”,而這種短小有力的口語,即“最常用的民間口語,很難借用外國語法”,也最適合表達人類普遍的內心感受。他加工運用了大量北京民俗的口語化表達,用老舍自己的話說,就是“把最普通的話調動起來。”同時,他在俗中追求精致之美(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點),寫出“簡潔有力、可讀性強、優美的文章”。老舍成功地統壹了語言的通俗性和文學性,做到了幹凈、生動、熟稔,質樸而不俗,精致而不雕。他說話的句子、句式、語氣乃至精神魅力,都有他獨特的品味和創造,也隱約滲透著北京文化。這也是“京味”的重要體現——通俗、幽默、俏皮典雅、精辟深刻,充滿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情調。正是老舍獨特的京味語言和風格,使他獲得了語言藝術大師和幽默大師兩大大師的美譽,為現代白話文學語言的創造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老舍的散文,哪怕是壹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都把事情描寫的很詳細。這都歸功於他對事物的細心觀察和語言概括的功夫。
總之,老舍散文的美在於它的高雅。“針線腦,紅白喜事私”,只要把壹些小事如實拉下來,就會成就壹個奇妙的文家結構。
老舍散文的美在於幽默。它的幽默輕松、詼諧、睿智、耐人尋味。隨便挑壹篇文章,讀起來從來沒有過時過時的感覺,這樣妳才會嘲笑它。老舍散文的幽默具有永恒的價值。
老舍散文的美,在於它的“景”。比如欣賞趵突泉,想到北平,大明湖的春天,五月的青島,掛濟南等。,簡單的幾筆,我就把它們獨特的美寫在紙上,自然而人文,讓我壹瞬間身臨其境。
老舍散文的美還在於其獨特的情懷。寫人和記筆記的細節都是那麽平凡,語言樸實,圍繞中心,不散漫,大氣直白到老白姓的白話。但字裏行間的真情實感讓我深受感動。《我的母親》是壹部誠意之作,名為《投入眼淚》。這時老舍提到母親父母的缺點,他毫不猶豫地寫了出來。他用如此微妙的方式描述,只是為了傳達壹個道理:“失去壹個慈愛的母親,就像把壹朵花放進瓶子裏,失去了它的根。沒有母親的人心理不穩定。”這個簡單而深刻的愛情故事顯然是母親的血汗結晶。“她從來沒有享受過壹天的幸福,死的時候吃的都是粗糧。”文章根據《心痛!心痛!”結束,卻讓我落淚!眼淚!
可以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壹個經得起時間考驗,讓人不斷閱讀、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雖然不多,但時間也證明了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