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我有幸閱讀了尹建莉寫的教育書籍《好母親勝過好老師》。讀完這本書後,作為壹名父親和老師,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和感動。在看的時候我的情緒壹直在波動,這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現我們壹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耽誤了我們的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壹位成功的母親。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比當年清華的錄取線高出22分。這是第二個。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的女兒從小就聰明、懂事、快樂、健康、成熟、自立。我們可以感受到女兒的壹切都不是天生的,她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這位細心睿智的母親的教育。
正文:“年輕的父母會得到壹塊玉石——壹個可愛的孩子——但多年後,有些人會得到滿意的作品,而有些人會對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兩者的區別在於使用的是後者,往往是鋤頭。”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學校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壹位母親和教師。這本書講述了作為壹個充滿良知和知識教育的母親,她如何壹次又壹次地“冒險”反對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壹起抵制老師的“暴力”作業,她寫了女兒好幾年的作業。為了反抗老師的不公平懲罰,她寧願讓女兒再次受到懲罰,也不願讓女兒做錯事。
雖然這是壹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教育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有聯系。書中描述的許多事情再次證明,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和尊重兒童的立場出發,任何智力正常的兒童都可以被塑造成壹名優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壹次又壹次地抱怨孩子無知、不聽話、總是犯錯、永遠達不到理想時,我們是否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願意向孩子或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勇氣或不想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應該指望我們的孩子改變。甚至我們的壹些父母或老師對他們的孩子不滿意,他們要麽打要麽罵。打罵的理由充分,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壹種壞習慣和陋習。壹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年人,無論他的財富多麽豐富,地位多麽顯赫,知識多麽淵博,打人的理由多麽充分,都是他缺乏智慧的表現。此時此刻,妳以為自己很強大很正義,其實妳很不理智很霸道;妳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心理,妳只能在身體上為自己找到壹種平衡——以愛為名的暴力。此時此刻,妳的行為是如此粗魯,但妳只是壹個穿著西裝的野蠻人。”
“以愛為名的暴力”這句話給了我強烈的感受,這讓我越來越深刻地反思。當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時,我們總是強調“我無愧於我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畢竟是主觀的,我認為這也是壹種自私的想法。畢竟妳的主觀感受是要對得起自己。孩子怎麽辦?如果不被孩子接受,即使我們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樹立了教師的理想了嗎?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努力學習。作為老師,我們是否把“教育”當成了壹堂課?如果我們沒有,我們有什麽資格要求孩子呢?作為老師,我們總是強調壹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有教育好孩子,高中老師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覺得沒有必要對學生的行為負責。這樣,孩子長大後就會真正成為別人的禍害。誰對他負責?我們應該對此感到擔憂。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無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我們手中的每個孩子都感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倒黴了很長時間。
作為壹名教師,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顧我十幾年的老師生活,很多事情都覺得不足。我們總是原諒自己壹次又壹次的犯錯,但孩子的童年只有壹次。我們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我們孩子的人生永遠不可能重新開始。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的壹個大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但他們拒絕為孩子付出時間和思想。”我們從不否認壹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沈的,所以我們也從不否認壹個用心良苦的老師所做的壹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的能愛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從改變自己和加強自身學習開始。
書上說:“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為人父母。”所以不是每個成為老師的人都會成為老師。教育是壹門永無止境的課程。作為壹名教師,我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我想只有多學習,不斷提高才是我現在想走的教育之路。
壹個好母親勝過壹個好老師。前段時間總覺得自己教育7歲的兒子力不從心。這個小家夥很難管教。當我感到頭痛時,我在書店裏閑逛,尋找壹本教育書籍。我偶然發現了這本書《好母親勝過好老師》。帶回家讀壹讀,妳會覺得如獲至寶。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壹位教育專家和教育碩士。她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和咨詢工作。這本書是她教子十六年的筆記本。作者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著深刻的研究,並親手培養了壹個優秀的女兒。
本書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是如何提高愛的質量,讓學習成為壹件輕松的事情,教育出讓妳受益終生的品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做父母該有的智慧,小事也是大事,走出騙人的教育誤區。結合壹些小案例闡述每個章節的觀點,講述壹些好的教育觀點和方法,就像面對面聊天壹樣。第壹章《如何提高戀愛質量》,第二章《讓學習變得容易》,第三章《終身受用的品格教育》讓我感觸頗深。我單獨說壹下。
第壹章有兩個小故事,“打針疼”和“搓小板凳疼”。這是孩子小的時候最常見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也知道如何引導正確的方向,鼓勵孩子堅強,但我們經常忽略壹些小細節。例如,當面對打針的問題時,我們在哄孩子時習慣性地說“壹點也不疼,不害怕,不害怕”。其實這句不經意的話是在給孩子傳遞壹個錯誤的信息。打針沒有疼痛,但我們只是犯了壹個哄孩子的錯誤。孩子們聽了這句話,如果他們相信這句話,他們就不會覺得疼,直到他們真正紮了壹針。那在他們心裏,還能相信大人說的話嗎?在“打針有點疼”的案例中,尹先生主張如實告訴孩子們他們所遭受的痛苦,不要過分誇大或減輕,然後激發他們的勇氣。在“小板凳上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師提到了培養孩子善良豁達品質的重要性。讓孩子從小培養對他人更多的愛和理解,遇到問題時永遠不要偏執於自己的原因和利益。這是終身受益。
第二章提到了許多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小方法和小技巧。它提到了如何教孩子閱讀、學習數學和閱讀。這些良好的學習品質要從2、3歲開始培養。看完這些,結合自己的教育經歷,我覺得自己之前迷茫的地方豁然開朗了。這也極大地啟發了我對孩子的教育。
第三章“終身品格教育”提到了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問題。關於孩子撒謊的問題,書中明確指出“孩子天生不會撒謊。”那麽撒謊的原因有兩個,壹是模仿大人,二是迫於壓力。因此,我們成年人永遠不要為孩子撒謊創造條件。在“妳能批評老師嗎?在這個小案例中提到,應該鼓勵孩子有獨特的見解,不要在任何事情上聽從他人的建議,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場合都要真誠和盡可能高度地對待問題。註重培養孩子的批判意識。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孩子的個性,但我們經常看到大量的孩子沒有個性和見解,這使許多家長頭疼,擔心孩子進入社會後會做什麽。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應該在這方面進行深入思考。畢竟我們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的重任,祖國的未來掌握在每壹位家長和老師的手中。
最後,和大家分享本書序言中的壹則寓言。壹個農民得到了壹塊玉,想把它雕刻成壹件美麗的作品,但他手中的工具是壹把鋤頭。很快這塊玉就變成了壹塊更小的玉,它的形狀壹直像壹塊石頭,越來越失去價值。事實上,他是在告訴父母,當他們的孩子來到身邊時,他們就像手中握著壹塊玉。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壹把漂亮的刻刀,可以讓玉變得無價。錯誤的教育方法是壹把鋤頭,只能讓梅雨失去原本的價值。延伸到我們的老師,我認為每個老師都應該有壹把美麗的刻刀來雕刻手中的這塊美麗的玉石,同時他應該雕刻自己的學生,使他們盡可能成為無價之寶。
壹個好母親勝過壹個好老師。3我在孩子1歲的時候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在假期再次閱讀這本書時,我有壹種感覺,我對我的孩子將來會發生什麽有壹個大致的預期。顯然,養育孩子並不容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是孩子,成年人也是如此。
在我最初的想法中,只要用無限的愛和理性的態度教育孩子,他們自然會健康成長。我不要求他成為壹個優秀的人,只要他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健康快樂地成長。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僅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態度,還取決於其他人,比如周圍的環境、接觸的人、壹些意外情況等。,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問題。
本書作者提出了許多富有啟發性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閱讀。作者非常重視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在書中的宣傳上可以說是不遺余力。剛開始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閱讀,和孩子壹起閱讀,給孩子講故事。在家裏,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如果父母不願意學習,孩子怎麽會喜歡讀書呢?在孩子剛接觸閱讀時,作者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邊讀邊查字典,這樣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和趣味性。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單詞,家長要盡量告訴孩子,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有壹定的閱讀基礎時,作者也鼓勵家長讓孩子閱讀大型書籍。即使他們當時閱讀有困難,只要他們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結果。作者還強調了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長期堅持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對孩子未來的寫作也有很大幫助。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這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閱讀還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如果妳能靜下心來讀完壹本書,妳就可以在未來不被打擾的情況下做其他妳感興趣的事情。
二是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對此,筆者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建議。壹個是目前基礎教育中孩子遇到“暴力作業”時家長怎麽辦。作者提出的方法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具體方法是代替孩子完成,把空余時間留給孩子閱讀。不管這種方法是否正確,它至少在壹定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第二是,不要把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當孩子犯錯時,他們應該把不良愛好作為懲罰,例如長時間玩電腦遊戲和毫無節制地看電視。這樣做不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好,只會讓他們覺得學習自始至終都應該是愉快的。
第三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性。筆者主要介紹這方面的壹些具體做法。第壹個前提是父母要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什麽都替孩子做。這在當前社會尤為重要。如今,家庭中的孩子可以說是家庭的中心,父母都是獨生子女。有了這樣壹個孩子之後,她(他)的地位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幾代人都圍著孫子孫女轉是很常見的,生怕孩子受壹點委屈。可以說是怕拿在手裏飛,嘴裏化。家長們也很清楚當前的社會壓力和學習壓力。壹方面我想讓我的孩子多學點東西,另壹方面我又怕我的孩子太辛苦。因此,為了讓孩子放松,他們經常做除了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但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能力越來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技能根本沒有學會。針對這些情況,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鼓勵父母勇敢地“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作者接著舉了壹個讓孩子獨自坐火車回老家的例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但有些父母不願意“放手”,導致孩子們的信心越來越差,到最後什麽都不管用。這就像嬰兒學走路壹樣。到了該走路的時候,父母越早讓孩子獨立走路,孩子就會越早學會走路。然而,有些父母害怕他們的孩子會撞到它,他們的孩子會慢慢地學會走路。在這方面,父母需要兩方面的智慧,壹是準確把握孩子何時具備什麽樣的能力,二是勇於“放手”,兩者缺壹不可。
書中還介紹了壹些在其他情況下的應對技巧。例如,針對教師的“冷暴力”,作者建議家長應及時與教師溝通,甚至“賄賂”教師,目的是不要對孩子造成潛在傷害。再比如如何看待欺負孩子的“壞孩子”。壹方面我們應該互相尊重,另壹方面我們應該加強溝通。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提出了許多他親自使用的方法。核心原則只有壹個:不給孩子造成幹擾,不要因為大人的幹擾給孩子帶來麻煩。
以上是本書的壹些主要內容。知道這些對我啟發很大。但另壹方面,這些對作者的孩子有效的方法不壹定對我的孩子有效,作者可以應用的方法不壹定被我很好地應用。還是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周圍的實際環境做出合理的判斷並選擇明智的應對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原理肯定是作者寫的,所謂的精彩操作都是壹心壹意。
壹個好母親勝過壹個好老師。當我寫這篇系列文章時,我是壹個8歲男孩和壹個2歲女兒的父親。多年來,我不僅閱讀了尹建莉的名著《好母親勝過好老師》,還推薦我的同事和父母購買。我是尹老師作品的忠實粉絲。我閱讀、理解、應用、創新和反思。現在我想與讀者分享我的經驗。
尹老師成功撫養教育了壹個女兒——圓圓。在閱讀尹老師的作品時,我常常感受到尹老師收獲的喜悅。尹老師分享的每壹個細節在我看來都是那麽真實和感同身受,以至於我忍不住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嘗試壹些東西。我覺得只要原理理解透徹,是可以消化吸收的。事實證明,它是有效的。
但我也註意到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是由她帶大的。僅在這壹點上,許多家庭就失敗了。因此,尹先生的教育理念雖然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認可,但很難消化吸收。壹本好書最終會成為壹個觀眾。
現在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在大城市的經濟壓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夫妻雙方都工作,然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種情況在電視劇《虎媽貓爸》的前幾集就有所體現。
個人覺得大兒子是奶奶帶的,小女兒目前是奶奶帶的。丈夫和妻子都工作。我覺得中國大部分70後、80後、90後和我差不多。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這種情況越普遍。(先不說中國65,438+00%的富裕家庭。它們不涉及撫養孩子的困難問題,而且教育資金可以分散使用。)然後就是工廠裏的普通工人。他們經常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或夫妻都去外地工作。那就更“失職”了。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因此,尹老師的個人條件、家庭環境、陳圓圓固有的性格等方面並不能代表中國廣泛的家庭特征。例如,有些家庭是男孩,主要是和父親在壹起,有些是女孩,但爺爺奶奶在照顧他們,等等。
我更喜歡把尹老師的作品當作哲學著作來讀,因為其中的概念具有普遍性,對我的幫助和啟發真的很大。我也希望能以個人淺顯的理解水平詮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讓全國的家長對這本書有更透徹的理解和運用。為祖國的花朵添壹把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