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銘文和篆書

銘文和篆書

毛上的銘文是“青銅銘文”,是壹種大篆。大篆《中國書法大辭典》解釋:“漢字的古代書法體式之壹。它的名字最早出現在漢代的著作中,與《小傳》對稱。廣義而言,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和各種文字,包括甲骨文、《鐘鼎文》、《文淑》、《六國》。狹義上是指《周宣王太史》確定的書面語,即‘書面語’。”《漢語詞典》解釋說:“大篆,壹種中國文字。根據傳說,它是周宣王當歷史學家時寫的,所以它也被稱為文淑或舒舒。秦被稱為大篆,與小篆不同。“這個解釋其實指的是狹義的《大篆》。《中國書論·書體論詞典》叫《大篆》,繼承了西周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字體。現存的資料很少,只有《石鼓文》和《說文解字》收錄的225個字。其形體結構基本保持了青銅器銘文的特征,但筆畫比青銅器銘文更方,線條均勻平緩,造型重復。還有甲骨文、金文、張文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六國的文字,又稱大篆。”這裏區分篆書和金文,采用《中國書法大辭典》的廣義。中國書法詞典《金文》解釋說:“殷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統稱為、紀和寬。它屬於大篆體系,包括了小篆之前的大部分篆書形式,是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材料。《漢語詞典》中“金文”壹詞的第三個意思解釋為:“鑄刻在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通常指殷、周、秦漢青銅器上的文字。也被稱為“鐘鼎文”。《中國書論大辭典》記載:“殷青銅器上文字少,西周青銅器上文字多。經過多年的發掘,* * *出土了1萬多件青銅器,有銘文的約4000件。大概有4000字左右,已經解讀了2000左右。金文銘文大多文字短小,有的只有壹兩個字,最長的是《毛丁公》,32行491字。其內容多為當時統治者的祭祀、賜命、征戰、契約等記錄。字形結構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商代的青銅器銘文更接近甲骨文,但筆畫又寬又粗,用肥筆的圓畫較多,也有填字的。所以整體風格是古拙,粗獷圓潤。”可見,金文銘文又稱“鐘鼎文”,屬於大篆系統,但不能稱為大篆。因為它只是《大篆》所包含的書法風格之壹。大篆和金文這兩個概念,屬於壹個種的關系,大篆是壹個種的概念,金文屬於壹個屬的概念,兩者都是包含和被包含的。所以把青銅器銘文叫做大篆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