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從家庭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家長應重點加強對孩子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能力包括口語聽、說、讀、寫。
1.積極鼓勵孩子學習說普通話,訓練孩子完整的說話,要求孩子說話有條不紊。
孩子會說話就要學會說普通話。說普通話是發展兒童口頭語言能力(理解和表達)的必由之路,對兒童掌握規範語言和書面語,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訓練孩子說普通話,孩子可以練習繞口令等口語活動。如果“s”和“sh”不清楚,孩子可以讀出來說這些話:“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應該讀成sí si,四十不應該讀成sh ì sh。實事求是地講,計數不能似是而非。”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說普通話。有些孩子在學校學普通話,老師告訴他們盡量說普通話。所以孩子在家也要學普通話。如果他說得不好,父母應該鼓勵他,而不是嘲諷他。會說普通話的家長可以用普通話和孩子對話。
兒童語言中很多單詞是不完整的。比如妳問孩子:“妳家有幾口人?”他可能會回答:“壹個給媽媽,壹個給爸爸,壹個給我。”只要妳認真訓練,嚴格要求,他可能會完整的說:“我家三口人:我爸,我媽,我。”
當許多孩子講述壹件事情時,他們經常重復和顛倒它,並有壹些不必要的詞,如“所以...所以……”,“後來……”或者“呃……”...家長要讓孩子想好了再說話,慢慢說,用腦子。
2.幫助孩子打好識字的四個基礎。
漢語拼音、漢字筆順、偏旁部首、單字是孩子識字的四大基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和初步自學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等學科的興趣,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觀察、記憶、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所以家長要足夠重視。
(1)幫助孩子準確牢固地掌握漢語拼音。
漢字是表意文字。單詞的形音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多單詞之間是脫節的,導致孩子閱讀困難。如果妳掌握了漢語拼音,妳就可以根據音節準確快速地讀出發音。低年級拼音教學的要求是:學習23個聲母,24個韻母,掌握四聲,整體學習16個音節,初步掌握拼音的方法。小學學的生詞都是漢語拼音註音,作為拐杖幫助識字,從而正確讀課文,學習普通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漢語拼音很繁瑣,不容易記住。不如直接學漢字,這是漢字不了解就難學的特點。第二,沒有意識到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性。學習拼音是孩子自學中文和其他書報的壹把鑰匙。不學漢語拼音,教壹個字,認識壹個字,不教是學不會的。學漢語拼音,孩子可以查字典,不教也可以讀。以後妳會用到字典、詞源等參考書,相當於給孩子雇了壹個終身老師。
(2)幫助幼兒準確、熟練地掌握漢字的筆畫、單字和偏旁部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辨別字形,理解字義,準確讀出讀音。
漢字是按照不同的筆畫結構組合而成的方塊字。由於筆畫的形狀、數量、長短、位置不同,字形也不同,所以很難識別相近的字,如“尤、賈、菜、血、土、士”等;形狀復雜的難字,如“蝴蝶”,難寫;壹字多音,如“長大”“長”等,不好用。漢字的這些特殊性,以及低年級兒童感知和思維能力的局限性,在輔導兒童學習漢字時都應該引起重視。特別要註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仔細比較,準確熟練地掌握28種漢字筆畫和7種書寫順序規則,學好80多個單字和偏旁部首。孩子掌握了辨別字體的工具,空間意識(指上、下、左、右、裏、外的感覺)會相應發展,識字水平會相應提高,識字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到了高壹下學期,家長可以讓孩子利用自己的識字四基礎,學會獨立閱讀,復習和記憶熟悉的單詞。
(3)家長不僅要求孩子識字,還要認真書寫和記憶。
妳也要用妳學過的、學過的單詞,教孩子如何用單詞讀圖片、部件、類別和基本單詞。
為了幫助孩子學好語文,父母必須給孩子買壹本字典(“新華字典”或“小學生字典”)或字典。
如果孩子遇到生詞或不懂的詞,自己問自己,家長要引導孩子查字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查字典、查詞典壹定很慢,但只要家長給予引導和鼓勵,速度會逐漸加快。孩子查字典的習慣和能力壹旦養成,就找到了壹個隨時可以咨詢的好老師,從此很少給家長添麻煩。但也不能忽視教孩子正確理解詞義的方法,歸納起來有七種:
(1)根據單詞的內容和範圍選擇正確的解釋。比如“指揮”、“在那裏”、“離開”三個詞中的“林”字,因為組合起來的詞不同,所以意思也不壹樣。分別說“臉”“來”“會”。
(2)抓住關鍵詞,理解單詞的基本意思。如:“不理它”:放了它,放了它;壹句話,就是“放在壹邊,不去管它。”“亡羊補牢”:死了,丟了,整個意思就是“丟了羊再修羊圈”。
(3)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比如“無邊無際”這個詞就有兩種解釋。第壹,沒有邊距,看不清楚;第二,我什麽都不知道。在《草原》壹課中,有這樣壹句話:“陽光下,千裏之外,卻不是無邊無際”,其中“無邊無際”二字是第壹個解釋。
(4)找詞中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理解意思。如果“倔強”和“拉伸”這兩個詞是反義詞,“拉伸”是展開的意思,我們可以發現“彎曲”是彎曲的意思。整個單詞的意思是“可以彎曲和展開。”在《種子的力量》壹文中,把“彈性、柔韌性、伸縮性”這句話引申為“形容草的生命力之強。”
(5)理解詞義從單個詞到綜合的方法。如“洞見”,這裏的“洞”就是“清楚”、“透徹”的意思。“洞察”就是“觀察清楚”。同樣,“洞察”也看得很清楚。“東曉”非常清楚。
(6)從詞源入手,加深對詞義的理解。比如《杯弓蛇影》出自晉書?樂光傳說有壹個叫樂光的人帶著酒去拜訪他的好朋友。朋友以為酒裏有小蛇在遊,回家喝了就吐了。嶽光知道後請這位朋友喝了壹杯,打消了對“蛇影”的疑慮,也讓他的朋友明白了“蛇影”原來是弓箭的影子,他也就痊愈了。後來人們把“疑神疑鬼,幻為真”誤認為“杯弓蛇影”。
(7)結合作品的語言環境理解詞義。比如“綠”本來是指顏色,但在“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這首詩中的“青”字,描繪了王安石在立法改革失敗後,思念家鄉,重新開始事業的思想感情。意思是“造綠吹綠”。
4.根據句子的語氣,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
不同的特點,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句子的用法。(1)陳述句是告訴別人壹件事的句子,句尾有句號。有的肯定或否定壹件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描述壹件事,如:“遼闊的北方平原上,牧羊人放牧牛羊”;有的描述壹件事,比如:“寬闊的江面上,薄薄的霧在慢慢散去。”
(2)疑問句是問別人壹個問題的句子。
有的人帶著疑問提問,要求回答,比如“妳看到石頭下面的草了嗎?”
有的不問問題,不求答案,以問題的形式表達積極的意見。比如“不工作,連壹朵花都養不活。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3)祈使句是要求對方做某事的句子,句末加句號或感嘆號。其中有表示請求和討論的,比如“同誌們!石頭砸它!”第三班長馬寶玉在關鍵時刻給五壯士下了命令,提出了要求。有的明示命令和禁令,如“師傅,請收我為徒。”——魯班拜師學藝時的辯詞。
(4)感嘆句是表達強烈感情的句子,句尾有感嘆號。其中有高興的,有悲傷的,有驚訝的,有憤怒的。比如“摸門道,花花草草餵,三五年活,花開花落。多有趣啊!”不是廢話,這是知識!"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句子,還應該幫助孩子理解句子的基本結構。
壹個普通的句子由兩部分組成。前壹部分說明“誰”(或什麽)稱為主語部分;“做什麽”(或“怎麽做、做什麽”)的後半部分稱為謂語部分。通常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用雙豎線“//”隔開,主語部分在豎線之前,謂語部分在豎線之後。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用“壹”表示,參與動作的賓語用“~ ~ ~”表示。
此外,八個常見的關聯詞以及用關聯詞連接的句子,對中高年級的孩子更為重要。家長也要將課本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孩子反復練習,正確使用。
如:常用的關聯詞如“……等
“不只是(不只是,不只是)...而且還”,“不僅...而且”等相關詞常用來表示遞進關系。
常用的關聯詞,如“非此即彼”、“非此即彼”或“非此即彼”
表示轉折關系的詞往往是“雖然……但是(但是,但是)…………”等關聯詞;
常見的關聯詞如“如果”和“即使”
常用的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如“只…………”,“不管…………”,“不管…………”;
常用的關聯詞,如“因為……”、“既然……”、“因為……”,用來表示因果關系;
常用的關聯詞如“我寧願...比……”和“我寧願……”表達權衡關系。
為了準確、生動地說和寫句子,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家長必須引導孩子學習壹些常用的修辭知識,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句、設問等。我們不僅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還要掌握它們各自的用法。
(1)比喻就是比喻,壹般都有比喻性的詞語。如“喜歡”、“喜歡”、“喜歡”、“喜歡”、“喜歡”等,這是明喻。比如“夜空中的星星,在碧波上仿佛鑲滿了珠寶。”有些人用“是”、“是”、“成功”來代替比喻性的詞語。這是壹個比喻。比如“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2)擬人就是把事物比作人來寫。比如“壹顆生命的種子,沒有落在肥沃的土壤裏,就落在瓦礫堆裏。”它永遠不會悲觀,永遠不會嘆息。這句話中的“悲觀”和“嘆息”本來是用來形容人的心理和形態的,但在這裏用來形容種子時,就擬人化了。
(3)誇張是指為了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故意對人或事物進行誇大和縮小。比如“正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三千”來形容山高瀑長,突出了瀑布從天而降的氣勢。再比如:“這巴掌大小的地方怎麽能裝下十幾個人!”“耳光”極小,意在減少。
(4)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的三個(或以上)句子依次說出來。比如“上面的石頭根本擋不住,因為是長期抵抗的力量;”彈性、柔性和可延伸力;韌性,達不到目標。”又比如:“有喜有優,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5)提問就是自問自答。比如“世界上有沒有人給自己寫信?是啊!這個人就是德國醫生埃利希。”
(6)反問句包括肯定反問句和否定反問句。比如“從鐵路、礦山到桌椅板凳、椽子,有多少省市與興安建設無關?”(肯定反問),再比如:“小女孩天真的心靈不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嗎?”(否定反問),再比如:“我們不是說了什麽不能告訴任何人的話嗎?”(雙重否定反問)。
6.家長要幫助中高年級的孩子學習寫作文。
作文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是壹個人思維水平、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也是未來離不開它的。作文包括“片段作文”、“口語作文”、“書面作文”。如何寫好作文?教育孩子多聽、多看、多寫、多思考、多修改。更重要的是,在動筆之前,要仔細考慮題目的意思,確定中心,選擇材料,安排結構,否則文章就寫不好,甚至偏離題目。
關於輔導孩子學習漢語的幾點建議?
1.註重教育的統壹與協調。
語文課程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培養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如果妳有這個能力,就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教材為基礎,循序漸進地學習,不要隨意提高要求,增加孩子的負擔,不要超出教學大綱的範圍和老師的教學進度。否則,孩子上課就會註意力不集中,提不起興趣,盲目自滿,在學校也容易形成只聽家長“教”不重視“學”的壞習慣。如果孩子有余力學習,可以指導他們看壹些課外書,或者寫日記,做壹些“小作文”等。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學習有困難,要多鼓勵和指出,不能壹味指責甚至打罵,更不能代替孩子做作業。只要妳耐心地幫助和啟發,孩子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家長也要註意防止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偏差,要打好各科基礎。同時要註意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要註重學習興趣的調動、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壹,愛護書籍,不要亂塗亂畫,不要丟失;有每天讀書寫字的習慣;二是讓孩子坐著寫字,眼睛離桌面壹尺,胸部離桌面壹拳,手指離筆尖壹寸。堅持長期訓練,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三是復習功課、獨立完成作業後寫作的習慣;第四,有聽少兒廣播節目和看課外書的習慣。
此外,父母應該堅持不懈地幫助孩子學習中文。輔導學習語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壹想起來就抓壹會兒。工作忙的時候,家務多了就會拋在腦後。也有家長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孩子考高分,不在乎。孩子考試分數低,著急抓。冷的熱的都不好抓。輔導孩子學語文要統籌安排,互相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