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森林生態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樹木和林地,以及依靠森林、樹木和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
樹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開墾的造林地、苗圃地、未成立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
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樹幹明顯直立,通常高3米以上,按高度不同可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小喬木。郁閉度大於0.2(含0.2)的樹種(含經濟樹種)組成的斑塊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於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DBH大於等於2厘米、郁閉度大於等於0.2的竹類植物組成。
疏林地: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後,郁閉度為0.10 ~ 0.19的樹種組成的林地和合理株數為41% ~ 79%的林地;或者低於林地劃分的株數標準,但達到標準株數40%以上的天然來源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林是指沒有樹幹、離地面有許多分枝的灌木,或樹幹高度小於3米的灌木。灌木林地由灌木物種(包括經濟灌木物種)或被惡劣生境和DBH小於2厘米的小雜竹灌木矮化的樹種組成。灌木林地分為國家專門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殊灌木林地是指樹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經濟林種灌木林地和40%以上巖石裸露、嚴重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的灌木林地,為保護而設計;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殊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地(3年以內)和封山育林地(5年以內)。
苗圃地:固定的樹木、花卉和苗木用地。
無林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林地。
宜林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
森林:生長在森林中並到達林冠層的樹種。壹棵樹的樹幹比壹棵孤立的樹更直更高,而且它能產生更圓的原木。它是森林產出的主體,也是森林經營利用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喬灌木,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和牧場防護林、護岸林和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水果、食用油、飲料、調味品、工業原料和藥材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又稱森林起源或森林成因。是指森林形成的方式,即森林繁衍的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為它起源於自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所以有天然林和人工林之分。(2)樹木的形成,由於繁殖方式的不同,森林的起源可分為苗木林和無性繁殖林。
人工林:通過人工播種、種植或采伐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自然種植或發芽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未經過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但未經合理的人為管理而通過自然力量恢復的壹類森林。
植被:各種植物群生、種聚、群落交織,像壹床綠色的繡花被緊緊包裹著大地。這種生機勃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被稱為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不是隨意拼湊而成的,而是在壹定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某些植物物種有規律的組合。每個這樣的組合單位稱為壹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不同動植物群落的種類和數量及其相互關系。森林是陸地上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因此保護森林意味著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生態環境也可以稱為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水平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和設計最優的人工生態系統,並按照模型進行生產,以獲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護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和代表性自然景觀為目的,在壹個地區或跨地區建設重大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等工程,並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保護。
林分:內部特征相似,但與鄰近地區明顯不同的森林。林區內的森林可根據不同的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密度、地位級等因素劃分為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兩層含義:①構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2)森林中未被砍伐的活樹。
樹種組成:指森林中的樹木由哪些組成。
優勢樹種:林分中數量最多(壹般指蓄積量比例最大)的樹種。
先鋒樹種:在荒山荒地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第壹個能自然長成森林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楓香、沙棘等。
純林:由同壹樹種組成的林分稱為純林。
混交林: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稱為混交林。
林相:有兩層含義:①森林的形狀是指森林冠層的高低,可分為單層林和多層林。②森林質量和健康狀況。價值高、生長旺盛的樹木被稱為優良的森林條件,反之亦然。
樹冠:樹冠在森林中彼此相接並覆蓋地面的程度。使用十點法,完全覆蓋地面的程度為1,分為十個等級,分別為1.00.90.8...依次為0.1。
林齡:指林分和林木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中的所有樹木年齡完全相同,這種林分被稱為同齡林。如果林分中各樹之間的年齡差不超過壹個年齡級,則稱為相對年齡林。年齡相差壹個齡級以上的森林稱為異齡林。
齡級:為簡化林齡統計而定義的森林齡級。壹般來說,20年是慢生樹的年齡等級,10年是速生樹和中生樹的年齡等級,5年是速生樹的年齡等級。
年齡組:森林生長發育時期的年齡組。有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
幼林:指林分完全封閉前的時期。
中齡林:從林冠郁閉到林分成熟的時期。
成熟林:樹木在生物學和技術上已經成熟,直徑生長已經非常緩慢或基本停止。
過熟林:自然間伐基本結束,林木生長停止,心腐病、病蟲害開始發生,部分立木因生理衰退而枯萎腐朽,林木的經濟價值和效益開始下降。
蓄積量:是指壹定面積森林(包括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和枯死林)中生長樹木的總蓄積量(以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後備箱的容積。
木材產量和木材產出率:木材產量是指在實際采伐林分中生產的生條、原木、小規格木材和薪材的數量。樹枝、樹皮、斷根等。不包括在內。木材產量是指木材蓄積量與采伐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資源利用情況的重要指標,其木材產量高表明森林資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反之,則意味著利用率差。
總生長量:指樹木從開始生長到調查時的總生長量。
森林覆蓋率:指全國或壹個地區的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它等於:(森林面積+國家規定的灌木林面積)÷總土地面積得到的森林覆蓋率×100%。
樹木綠化率:樹木綠化率是指(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周圍樹木面積)÷總用地面積×100%。
第二,造林綠化
人工造林:人工種植樹苗和播種種子以營造森林的工作。
四周綠化:指在房屋、村莊、路邊和水邊植樹。
立地條件:是指造林地區地形和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對森林植物作用的綜合。
適地適樹:是使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與造林地的條件相適應,從而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使壹定造林面積在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達到較好的生產水平。
全面整地:對造林地進行全面翻耕清理,徹底清除雜草和灌木。
溝整地:也稱為溝或溝整地。它是沿等高線自下而上挖溝,將核心土堆在下坡上形成土梗的壹種整地方式。
帶狀整地:整體區域之間留有壹定寬度的草帶,防止水土流失。
地塊整地:在種植點開墾小地塊,地塊之間的距離取決於造林植物的行距。
植樹造林:壹種種植樹苗使其長成森林的造林方法。它是林業生產中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始種植密度:也稱為種植密度。指人工造林更新時單位面積種植的植物數量。
直播造林:是將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上,使其發芽成林的壹種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是指對具有自然種植或分蘗能力的疏林、未成林地、宜林地和灌木進行封山育林,以保護植物的自然繁殖和生長,並輔以人工促進手段,促進森林或灌木植被的恢復;以及通過關閉低質量和低效林地和灌木林地來提高森林質量的技術措施,並輔之以促進管理和改造的人工措施。
山丘:無明顯礦脈,起伏較小,相對高度壹般小於200米。
山區:地勢相對較高,地表起伏較大。
低山:絕對海拔500 ~ 1000米,相對海拔200 ~ 500米的山脈。
中山:絕對海拔1000 ~ 2000米,相對海拔500 ~ 1000米的山區。
高山:絕對海拔在2000米以上,相對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脈。
黃壤:在熱帶、亞熱帶濕潤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的土壤。土壤富含含鐵氧化物,因此呈黃色或亮黃色。土壤粘稠、呈酸性,有效磷含量較低。
紅壤:在溫暖濕潤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的土壤。土壤中的鐵和鋁富含紅色,土層中常有紅色、棕色、黃色和白色交織的網狀花紋。壹般酸性強,有效磷少,剖面深。
紫色土:發育在紫色砂頁巖上的土壤。這種土壤的母質容易風化,含有較多的礦物質養分,土層疏松,但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土層較淺。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鈣或碳酸氫鈣等鈣質物質的土壤。它呈中性至堿性,富含礦物質營養,但對磷酸有很強的固定作用。主要分布在半幹旱和幹旱地區。石灰結核、石灰床和其他石灰堆積層往往形成於石灰土剖面的中下部。
石漠化: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下和喀斯特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類活動幹擾,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基巖大面積裸露和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這是喀斯特地區土地退化的壹種極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巖裸露或礫石含量≥ 30%且符合下列條件之壹的土地。①綜合植被蓋度小於50%的林地和灌木林地;②植被綜合蓋度低於70%的草地;③未造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和未利用地;④未耕種的旱地。
造林質量管理“八率”是指造林面積核實率、造林質量合格率、良種使用率、作業設計率、中幼林撫育率、森林管護率、檢查驗收率和資料歸檔率。目前造林質量管理“八率”均為100%。
(1)面積核實率=(∑調查類核實面積/∑調查類報告面積)× 100%。
②造林質量合格率=(∑調查合格小班面積/∑調查上報小班面積)× 100%。
③良種利用率=(∑造林良種小班面積/∑造林小班面積)× 100%。
④作業設計率=(∑有作業設計的調查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 100%。
⑤幼林撫育率=(∑撫育合格小班調查面積/∑小班調查面積)× 100%。
⑥森林管護率=(∑有管護措施的調查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 100%。
⑦檢查驗收率=(∑檢查驗收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 100%。
⑧數據歸檔率=(∑調查歸檔子類面積/∑調查歸檔子類面積)× 100%。
母樹和母林:采種用的樹叫母樹。許多母樹長在壹起,被稱為母樹。
優良母樹:指遺傳質量優良的單株。
優質種源:生長旺盛,樹幹通直,分枝小,樹冠形狀緊湊,無病蟲害,母樹林占75%以上的優勢樹種稱為優質種源。
林木種子園:是通過有性或無性繁殖人工選擇的個體或綜合育種方法培育的植物新品種而建立的林木種子繁殖場。
接穗圃:對於易於扡插繁殖的樹種,用所選優樹的插條建立的接穗圃將常年用於接穗造林,相當於種子園,只是插條代替了種子。
第三,保護管理
主伐:以收獲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成熟林采伐。
撫育采伐:根據森林生長發育規律,在不同年齡砍伐部分林木,為保留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發揮其有益作用。
更新采伐:當森林的效益開始下降時進行的采伐。這種采伐是以不降低森林的有益效能為前提的,這樣才能持續穩定地發揮防護效能和特殊功能。
皆伐:壹次性砍伐整片森林,通過人工種植或自然種植(從鄰近的森林或倒下的樹木中)達到更新的目的。
擇伐:對林分內壹些適宜且應采伐的林木進行采伐的方法,主要用於多層異齡林。
采伐防護林:在壹個齡級內采伐成熟林分中的樹木兩次或多次。
間伐:在樹木長到最高時進行的撫育方法。為了形成良好的樹幹形狀和促進生長,將過密樹木中質量差的植物砍掉,保留較好的植物。
生長采伐:從樹木生長最旺盛時期到主伐前壹個齡級階段進行的壹種撫育方法。目的是使樹木獲得更多的營養空間以促進樹木的生長並提高木材的產量和質量。
清潔砍伐:清除森林中不健康的植物。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ⅰ類清查):即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在國家林業局的組織下,評審間隔為5年。其目的是查明全國或省、自治區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波動情況,為制定國家林業方針政策、制定各種林業規劃、規劃和預測全國、省、自治區的資源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這種調查由省、市、區或大林區進行。
二類森林資源清查:又稱森林經營清查。這種調查是根據國家林業局的統壹部署,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的地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在林業生產單位進行的。審查間隔為10年。其目的是為基層林業單位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和動態、分析和檢查經營活動效果、制定或修訂森林經營方案和相關計劃提供依據。這類調查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應實行小班調查,其精度優於第壹類調查。
三種類型的調查:即作業設計調查。它是基層林業生產單位為滿足伐區、造林和撫育采伐設計而進行的調查。
森林抽樣調查:運用數理統計原理選擇壹些調查樣地,根據樣地調查結果計算壹定範圍內所有森林的數量和質量的方法。
森林區劃:為了便於森林調查和森林經營活動,將林區按壹定的經營規模劃分為不同的森林經營單元。
森林等級:壹個永久性的林地區劃,將林地劃分為多個森林等級,以方便管理。由於管理強度不同,森林類的平均面積各不相同,從幾十公頃到幾百公頃不等。其邊界要麽是人工切割的,要麽是利用山脊、河流和道路等自然地形線形成的。以數字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根據不同的權屬、地類、產地、林型、林種、優勢樹種、年齡組、郁閉度等級、立地類型、經濟林生產年限(經營強度等級)和林業工程類別,將森林劃分為不同的群落,每個群落稱為小班。小班是森林劃分的最小單位。
分類調查:調查項目包括測樹因子、土壤植被、地形等。在子類內進行。
標準樣地:通過代表性抽樣或隨機、機械抽樣選取壹定面積的林地作為調查樣本,稱為標準樣地。
林業有害生物: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由於“林業有害生物”不能包括雜草、軟體動物、脊椎動物和其他可對林業造成危害的植物,近年來已改稱“林業有害生物”)。
林業外來有害生物:指原產於境外,傳入我國後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和其他有害生物。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發生在我國局部地區,具有危險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禁止傳播的有害生物。
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中國其他地區發生的,具有危險性,可以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禁止在其管轄範圍內傳播的有害生物。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指經依法檢疫後允許調運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還包括包裝材料、運輸工具、土壤等。根據疫情需要進行檢疫和消毒。
產地檢疫:是指對在我國境內調運、郵寄或者出口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檢疫調查、消毒處理和檢疫結果公布過程中,為防止森林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而采取的壹系列措施。
調運檢疫:是指法定專門機構根據國家或地方政府頒布的森林檢驗法規,對應受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調出產地前、運輸過程中以及到達新的種植或使用地點後所采取的壹系列檢疫和除害措施。根據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運輸方向,運輸檢疫可分為轉移檢疫和中轉檢疫兩部分。
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指危害嚴重、難以防治並能給林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有害生物。國家林業有害生物名錄由國家林業局發布。本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錄由省林業廳發布。
疫區:是指根據森林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情況、森林植物檢疫(以下簡稱“森林檢疫”)法律法規和法定程序,劃定並采取相應檢疫措施的區域。疫區的劃定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並報國家林業局備案。
野生保護動物: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我國有四類保護野生動物: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為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兩個等級。②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即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原名三級保護野生動物)。(三)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四)中國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和協定所保護的野生動物。
野生保護植物:是指在原產地自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在原產地自然生長的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和文化價值的瀕危、珍稀植物。野生保護植物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又分為國家壹級和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即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原名三級保護野生植物)。
自然保護區:是指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和具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並依法劃出壹定區域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陸地、陸地水體或海域。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包括省級和縣級自然保護區)。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在654.38+0.5萬畝以上,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在654.38+0萬畝以上,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在3萬畝以上。
自然保護區:是指2000公頃範圍內具有典型森林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環境、珍稀動物繁殖棲息地和珍稀植物生長繁殖區,實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森林防火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責任制五個標準:壹是各級組織落實,特別是市、縣、鄉三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機構健全穩定,人員高效精幹。第二,責任在人民。地方各級政府森林防火指揮員是本地區森林防火第壹責任人。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要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簽訂責任書,經常深入責任區督促檢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將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當地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四是將森林防滅火經費納入地方財政測算。五是壹旦發生森林火災,相關領導將及時深入現場組織指揮撲救。
森林火險氣象等級
森林火災風險
天氣等級、危險程度、燃燒程度和蔓延程度
無危險、不燃燒、不擴散
二是低風險難以燃燒和傳播。
三-中等危險能量可以燃燒和擴散。
四高度危險、易燃燒和易擴散
極其危險,易燃燒,易擴散。
①貫徹“打早、打小、打狠”的原則。
(2)貫徹人身安全第壹原則。
③統籌兼顧、犧牲局部、保全全局的原則。
④積極戰鬥而不是消極防禦的原則。
⑤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原則。
⑥捕捉有利戰機的原則。
⑦註重經濟效益的原則。
森林火災分類:
(1)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小於1公頃或其他林地著火;
②壹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大於1公頃但小於100公頃;
(3)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大於100公頃但小於1000公頃;
(4)特大森林火災:受災森林面積1萬公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