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壹個漢字,拼音:róng qià,釋義:情分不錯,沒有隔閡和沖突。多用於融合,融合,感情融洽,沒有隔閡。它最早見於(清)戴名世的《明代小議選序》。例:陳廷焯《白玉齋·花刺》卷壹:“這三句極其無味,與第壹個字的意思不調和。所謂外強中幹也。”
劉憲庭?《楊光雜記》卷四:“蓋?龜山?先在河中走上百步,河水從中穿過,左右無蔽,離城稍遠,山水與精神和諧。”瞿秋白《赤都心史》33:“或壹味固執地堅持壹個民族的文化,沒有很好地適應,耗盡了它的個性,為死亡的舊日而犧牲。”瞿秋白的《文學雜記我弟的信》:“他的哲學中所謂‘森林哲學’應該是與自然和諧的。”?
《明小問文選序》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1653 ~ 1713)晚年被稱為南山先生。他死後,因姓名保密,被稱為“宋許倩先生”。又名佑安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醜排名第二。20歲時,戴名世教導他的弟子,撫養他的親戚。27歲時,他的散文被世人閱讀。清康熙二十二年,中考。二十六年,龔升考正藍旗教習,授知縣,因怒“長命不可言”。
漫遊在燕、趙、齊、魯、嶽之間。康熙五十年,趙慎喬,左都禦史,引用《南山集》書中南明抗清事跡至余生,參與戴名世“顛倒是非,多言狂謬”、“祈嚴議,以為是戒驕不敬”——為此,南山集被捕入獄。52年2月10日被殺於城中,史稱“南山案”。戴名世安葬在家鄉後,立了壹個墓誌銘,上書“戴南山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