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784,易說709-785),唐景兆萬年(今陜西Xi)人,中國唐代書法家。中唐傑出的書法家。他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劉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與劉公權並稱“嚴顧”。他的早期代表作《多寶塔碑》和晚期的《嚴碑》都是著名的。
劉公權(778-865),唐代著名書法家,漢族,京兆花園(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官至太子,人稱“劉”。劉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被稱為劉燕。初學書法的王羲之,後來遍訪唐代著名書法家,認為顏真卿和的書法最好,於是吸收了顏和歐的長處,在晉人神韻和顏書婉約豪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劉體,以剛勁有力著稱,後世有“顏古”之譽。他壹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大唐慧遠觀鐘樓明》、《金剛經刻本》、《玄塔碑》、《蘇峰碑》、《神策軍碑》等。此外,還有“趙萌帖”和“王獻之寄梨帖及附言”等墨跡。
歐陽詢像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長沙)人,漢族,與、顏真卿、劉公權、趙孟頫並稱四大家。公元557年生於衡州(今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的祖父歐陽發(498 ~ 563)是南梁之歌的將軍,他的父親歐陽曜是陳楠廣州刺史和佐為將軍。他因出兵攻打陳失敗而被殺,並牽連了家人。歐陽詢很小就活了下來,並被他父親最好的朋友收養。歐陽詢聰明勤奮,涉獵典籍和歷史,博聞強記。隋朝時,歐陽詢擔任太常大夫的官職。因與李淵交誼,遷殷陸,唐代大夫,太子,亭學士,渤海郡公,又名歐陽綠庚。與同時代的其他三人(余士南、褚遂良、薛琦)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因為他的兒子歐陽通也擅長書法,所以也被稱為“大歐”。歐陽詢以其嚴謹的筆法和險峻的筆觸被稱為唐代第壹楷書。他和虞世南都是初唐時期以書法著稱的大家,又被稱為“歐虞”。後人以其書見危於平中,最先習之,名曰“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