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鐘某繼位為英雄,困苦能興邦,願文泰不再有仇恨;
隨著祖逖* * *地圖的收回,河山都變了。周娥哭了嗎?
第壹部分用三國(雲臺)孫堅比喻張,意思是妳有壹個和孫權壹樣好的兒子,可以死而無怨。第二部分以《周易》為喻,深切感嘆張不能像那樣收復河山。倪興元認為“第二聯豪邁,但與上聯不對,文筆不能雲裏吟。”第壹部分是壹系列的事情。雖然第二部分同時是祖逖和周偉,但它們並不相連,意義也不叫。”於是就改成了:
以孫仲謀成功為英雄,憂患才能興國,願文泰不再有仇恨;
與* * *滅敵,現在生死不同,那麽諸葛能做什麽呢?
倪星媛的改變是合理的。原著中的祖逖和周鶚雖然生活在東晉時期,但他們的生平事跡並不相關。改成了周瑜和諸葛亮聯手火燒赤壁,這樣更貼切,更含蓄。這種呼應典故的手法,可稱為典故串用。臺灣省著名駢文大師程體玄先生以對偶句對仗精準著稱。這種方法在《王楚樓聯語》中有很多成功應用的例子,如《萬明二連》:
這壹天,我想念孟嬌的慈母,衣服上濺滿淚水。彭山還是和春暉分開了。
這幅對聯上寫著壹位抄寫員的母親。對聯第壹句將死者之子比作廬陵歐陽修,末句用歐陽修母親畫幹兒子的典故。第二副對聯第壹句把死者比作孟郊的母親,以孟郊“惟寸長草有幾多情,賞三春花”的典故結尾。典故可謂渾如鐵,不可輕易動。
以太搶著做難兄難弟,左粉真的很尷尬;
有微哀為賢婦,長卿之詩不可穿。
這幅對聯是抱著壹位女士的。對聯把左思比作她的哥哥,第二句說她的才華和德行比得上左芬。第二部將丈夫與元稹比較,第二句以《元氏縣長慶集》指丈夫悼詩。前後沒有脫節,渾然壹體。
也有只用壹句話就用這種方法的,比如胡林翼《拉林使徐蓮》:
報先帝而忠陛下,兩朝始為臣,表續始,千古英雄淚;
在皇帝的幫助下,百姓生龍活虎,萬人歡呼司馬,家族畫像流傳下來,四面八方的婦孺也是大名鼎鼎。
上篇采用杜甫《書香》中的“且將赤子之心獻給兩代人”和“從此英雄淚灑長衣”的句子,中間有“壹個榜樣”,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典故。
另壹個例子是梁啟超舉著康有為的對聯:
祝宗祈死,老眼早枯,壽數有限,免見舉國之慘況。
怕天有不測風雲,既動了我黨衰亡之悲。
第二部分,《左傳·哀公十四年》、《漢書·文藝誌》、《論語》、《譚公》等都是關於孔子的。真的是壹氣呵成,寸步不離。
不僅挽聯,其他對聯也有類似的例子,如倪嗣沖何豐張果的結婚對聯:
我就稍微囂張壹點,抓住龍虎做婚房。從此,我的孩子就不愁了,要關心屈,要對得起小喬的丈夫;
家風送野草,喜打扮柴靜,迎瓊島。為了報湖光山色的畫,只有捧著柯的頭,才能回到大樹將軍身邊。
第壹部中的“顧曲營子”和“小喬的丈夫”都是根據周瑜的典,用來適合馮士兵的身份。第二部分用東漢馮異的故事來匹配馮的姓氏。“吳樓”是湖北饒陽縣的壹座亭子。也叫“吳樓”。劉秀齊出發路過饒陽的時候,馮異曾經在這裏給劉秀金熬粥。詳見《後漢書·馮異傳》。最後壹句中的“將軍樹”眾所周知。可見,典故的運用還可以在中間加入其他內容,不妨礙前後呼應的效果。
再比如張謇的《題目酬唐聯》:
莊周乃至人裝逍遙市井,簡田食,園立無貸;
韓愈被世人恥笑,他會為家國之事而謀,為閑暇之野而耕,為孤獨之淵而漁。
這個協會唱的木酬堂,是張謇創辦的海通肯木公司的堂名,因為作者仰慕東漢隱士田疇,認為很有名氣。第壹部分是根據莊子的情況,後三句是出自莊子的好運氣,第二部分是根據韓愈的情況,最後壹部分是出自韓愈對崔梨樹的回答。這種情況更像是把壹個典故分成幾個句子來相互呼應。雖然和串起不同典故略有不同,但效果是壹樣的。
1912,辛亥革命成功,郭沫若寫了這樣壹副春聯:
桃花春水遍天下,寄語,今日誰能換秦服;
馬鐵金閣回到地軸,在金城給客人朗誦詩歌。從那以後,就很難放松。
上下對聯分別用了《桃花源記》、《蜀道難》的典故。因為分成兩句,所以顯得豐滿而泥濘。這樣的例子很多,我暫且不贅述。古今中外關於詩詞典故結合的討論很多。大多主張典故要慎用,用得淺顯,用得耳熟能詳,如鹽在水中,味道卻不見。至於呼應典故的手法,似乎毫無人性。筆者試總結以上,供廣大文學朋友批評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