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軍隊中的士兵來自五湖四海,說話難免帶著南方口音。“2”的發音最令人困惑。我們知道,許多南方士兵把“2”發成“ni”或類似的音。為了避免發音混亂,通信兵在普通話中用“二”代替“二”。同樣的道理,南方人也很難發鼻音,所以“0”不能發成“ling”而是“hole”。還有,在許多方言中,沒有“b”和“p”的區分,“p”是發音清晰的爆破音,所以“8”發音為“恐懼”。
另壹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漢語元音的頻率。研究發現,“I”在漢語元音中出現的頻率最低,發音也最差。與“A”相比,“I”的功率只有“A”的壹半,至少差3分貝。眾所周知,戰場上噪音很大,如果通信兵發壹個“I”,對方可能聽不清楚。溝通不暢甚至會給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如果發生在戰場上,可能會付出血和生命的代價。於是大家想出了壹個全面取代“我”音的好辦法。因為“耀”在漢語中的意思是小,“1”發音為“耀”,而“7,0”根據其形狀被重新識別為“轉和孔”。最引人註目的是“7”。因為它的首字母“Q”的發音極其不清楚,所以它被改為“Guai”,輔音“G”的聲帶獲得了寶貴的清晰度。同理,“9”也是“狗”。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通訊技術的限制,這壹特殊讀音由軍用改為民用。如今,信息產業突飛猛進,普通話也越來越普及。在民間,數字的特殊讀音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然而,其中壹些發音仍然存在並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1”在許多地方發音為“Yao”。那是什麽原因呢?是國家紅頭文件規定還是百姓公約?
經查,國家的紅頭文件並沒有規定要這樣讀。相反,根據普通話的相關規範,“1”應讀作“yi”。那為什麽數字讀音與人們工作生活中普通話的規定不壹致呢?這有兩個原因。第壹,聲母“I”的發音問題依然存在;第二,“1”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字。正因如此,人們在很多場合還是習慣把“1”讀作“耀”。
這裏有壹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全國各地,“110”被讀作“零是什麽”而不是“伊壹零”;同樣的,“911”也不是讀“酒依依”,而是讀“酒要要”。這就是“什麽是零”和“什麽是九”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