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先賢告訴孔子:“食色性也”,所以文章的標題即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第壹條當然是對光鮮亮麗的場景的向往。例如,在戰國時期,宋玉的《離騷·弟子頌》就是最標準的“標題黨”。妳肯定會希望看到這個名字。
對“好色之徒”好色行為的美好描述,但這實際上只是壹個諷刺性的寓言,妳不想看到的東西都沒有寫出來...
壹天,妳在舊書攤上看到壹本名叫《宜顏辨》的書,書上有明代艷情小說大師王世貞的簽名。妳壹定很高興,以為妳終於找到了壹個妖艷的婊子!但當妳打開它時,妳會目瞪口呆,因為它只是壹本簡單樸實的傳奇小說集,並沒有妳想象中的那麽光鮮亮麗!也許王世貞取這樣壹個名字只是為了多賣兩本書...
另壹個例子是明代匡廬寫的《尺牘》。妳認為這是壹個關於裸奔的有趣故事嗎?事實上,不僅沒有“紅色”,而且也不太優雅。它記錄了所有少數民族古老的民間傳說,在這方面完全是壹本精彩的書。
除了書名,還有壹些容易被誤解的警句。例如,許多著名詩人都寫過“鳳凰平臺上的打擊”,這很容易使人遐想。然而,無論是晁部大叔還是壹代詩詞女神李清照,用此詞牌書寫的愛情故事都是純粹的。他們不僅沒有我們想看到的“打擊”,還給了我們壹堆狗糧...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先生就學會了用奇怪的頭銜教我們做人。他老人家的作品《莊子》中有壹篇《養生大師》,所以不要真的把它當成養生文章來讀,因為他的文章只會告訴妳如何殺死壹頭牛。
比莊子晚壹點的韓非子也是標題黨的集大成者。如果妳認為他的代表作《五條母狗》是壹個關於五種昆蟲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只是用“婊子”來比喻飛蛾撲火的人...
作為壹個吃貨,最尷尬的事情可能是妳想買壹本烹飪書,卻發現不是。《漢書》中有食貨的記載。其實“食”和“貨”是壹種並列關系,所以本文要講的是那些與古代人衣食住行相關的東西。成書於明朝的《五狨之海》看起來像是壹本關於古代魚類的美味菜肴,但當妳打開它時,妳知道它實際上是壹本字典!
如果妳買了壹本經過深思熟慮的南宋“老武林故事”,妳可能會看了書名就開始編裏面的招數。不過這其實只是壹篇回憶南宋都城臨安(即杭州)的散文,妳根本打不出來。至於為什麽叫這樣的稱號,那是因為杭州在古代也被稱為“武林”。這是壹個類似魚翅炒飯的故事...
當妳打開壹本元代鐘思成寫的鬼書時,妳以為妳可以看到發生在古代的可怕的鬼故事,卻發現它包含了從金代到元代的戲曲和劇作家的信息。這是什麽鬼東西?
如果妳是壹個化學愛好者,不要買應廷機的《綠磷廢料》,因為這本書根本沒有談到磷的化學性質,也不會告訴妳如何用土法制造肥料,而是壹本關於明末歷史的歷史書...
同樣的道理,如果妳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建造船只的,妳不需要讀張岱的《夜航船只》壹書,因為這本書雖然是壹本具有古代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但它與“船只”無關...
熟悉套路後可以很快猜到。清代學者朱克敏的《雨窗夏記》不會告訴妳如何在夏天乘涼,而是記錄當時人物故事的歷史筆記。石的《燒北窗記》不是關於如何修理汽車油箱的記載,而是對宋代學術思想的總結...
《壹棟樓的素描》和妳想象中趙本山老師演的小品沒有關系。它是明末朱國楨撰寫的壹部記錄當時法律法規和社會風俗的歷史筆記。至於我為什麽選擇這樣壹個名字,根據作者的解釋,它意味著時事就像曇花壹現...
我什麽都明白,但為什麽妳們都要取這麽奇怪的名字...
這種令人困惑的古代稱謂還有很多,比如南宋時期於文寶的《吹劍錄》。難道是像趙的老師壹樣,“這把劍怎麽樣?聽我說,給妳吹”?壹點也不!事實上,這本書記錄了從南宋到宮廷和民間的軼事,但它沒有記錄劍術。
看到《蕩氣回腸(ZH化身)》的標題,妳覺得它的主角會是誰呢?是道士還是喜歡手拿尾巴撣灰的狡猾太監?都不是!事實上,這是另壹個記錄南宋歷史的筆記...
/手裏拿著尾巴的可能是李莫愁。/
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要“為人性細想佳句,詞不驚人死不休”,這大概是古代“標題黨”的座右銘。他們真的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騙人眼睛”的偉大事業中。
我們互聯網時代的“標題黨”真的需要向古人學習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