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慈禧太後倒裝句的由來(短篇小說)

慈禧太後倒裝句的由來(短篇小說)

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為了充分體現這種向往和追求,很多人幹脆把“福”字倒貼,用“福”字的諧音倒貼來表達“福到了”的意思。這種習俗不會早於明初。關於“福”字的起源,有三個有趣的傳說。

第壹種恭王府說。清朝鹹豐年間的春節前夕,恭王府的管家為了討好主人,寫了幾個“福”字,讓人貼在倉庫和王宓的大門上。因為不識字,壹家人把“福”字倒貼在大門上。為此,恭親王的福晉(妻子)非常生氣,要用鞭刑來懲罰。好在大管家是個能說會道的人。他怕福晉責怪他,連累自己。他慌忙跪下,陳述道:“常聽恭親王長命百歲,如今大富真降(到),是吉兆。”恭親王福晉聽了,化怒為喜,心想:“難怪路人都說恭親王有福氣。他說了壹千遍吉祥話,金銀增加了。壹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到這壹招!”所以我給了管家和仆人每人50塊錢。後來倒貼“福”字的習俗從官邸傳入墨香人。貼出來之後,大家都會喜歡路人或者頑童說幾句“福掉下來了!有福了!”為了好運。

慈禧太後說的第二種。中國古代壹直有“臘月二十四寫大字”的習俗。清朝光緒年間的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後下旨到翰林院寫幾副對聯,慶祝春節。這些院士費盡心機,用盡華麗辭藻,寫好後送給太後過目。太後看到裏面連壹個“福”字都沒有,非常不高興。看到老佛爺生氣了,翰林人害怕地跪在地上說:“請妳教訓教訓老佛爺。”太後道:“妳去寫幾個‘福’字。”院士們回去寫了壹堆“福”字,太後從中選了幾個,讓總管李帶著太監在宮裏到處貼。誰知,又引起了壹場風波。壹個太監,不識字,倒貼了壹個“福”字,當晚沒人發現。第二天,王太後出來賞對聯,賞“福”字。她正巧看見正要發火,腦筋急轉的李急忙上前道:“老佛爺請息怒,這是我家奴才故意貼反了。這個‘福’字反了,就是‘福’倒了。有福了,難道不是運氣好嗎?”慈禧聽後,化怒為喜。她不僅沒有懲罰太監,還給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種習慣流傳到民間,成為壹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