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的基本含義是祭奠逝者或對遭遇喪事的家庭和團體表示哀悼,如:吊孝;引申義是對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哀悼,如形影不離地掛在壹起。在日常使用中,“掛”的用法壹般用作動詞懸掛,如懸掛(壹種用於欣賞的展覽懸掛)。
懸掛筆畫總數為6,1.008(垂直),2。(水平折疊),3。壹(水平),4。什麽(垂直),5。(十字鉤),6。什麽(垂直)。
行是現代漢語的標準壹級字(常用字),最早出現在商代甲骨文時代,屬於的象形文字。行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是象形文字。
甲骨文中間的“掛”是壹個中間有彎曲構件的“人”。小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彎曲的部件以弓的形狀書寫。據此,隸書也做了相應的筆畫整合。這種形式後來產生了壹個常用詞,就是“吊”。
相關詞語有:吊院子、吊窗戶、吊窗、吊燈、吊桿;相關成語有:懸壺濟世、孤影懸形、沽名釣譽、不吊上天、攀今吊古。
關於絞刑的例句
1,李滄,壹個開塔吊的普通農民工,因為壹場意外來到了這個叫星瀾大陸的地方。
2.這臺塔式起重機的吊臂長24米,可以旋轉150度。塔吊上有壹個主鉤和壹個副鉤,分別可以吊起20噸和10噸重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