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人浮躁了怎麽辦?

人浮躁了怎麽辦?

人浮躁了怎麽辦?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內有各種生物鐘,而且每壹種都有自己的周期。比如智力生物鐘是33天,情緒生物鐘是28天,生理生物鐘是23天。因此,人們有時感到情緒波動和煩躁是正常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生物節律,但我們可以通過調節來緩解不良情緒,縮短情緒波動的時間,減少情緒煩躁帶來的不良影響。以下是壹些常見的方法供您參考:

1.心理暗示法:暗示是壹種心理現象,可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當妳心情不好時,如果妳對自己采取消極的暗示,妳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變得更加暴躁;這時,我們應該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告誡自己這是正常現象,烏雲終將散去。同時,我們可以通過回憶以前經歷過的壹些美好的場景和事情來緩解心理壓力。人們常說的“阿q精神勝利法”,其實是從心理學角度進行的壹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應該說這種方法在特定的時期和場合是非常有效的。

2.目標轉移法:如果妳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感到心煩意亂、無法集中註意力,不要強迫自己做某件事。這時,妳不妨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寫寫日記,或者讀壹兩篇優美的文章。不要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妳的心情很快就會得到緩解和放松,這樣妳就可以更好地做妳應該做的和想做的事情。

3.思想交流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交流的願望和需要。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擔憂,他們不想說出他們的擔憂,委屈和悲傷。這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還會加劇他們的煩躁情緒,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心理障礙。正確的方法是找壹個親密的朋友交流和交談,或者在網上與壹個網友聊天,或者在家裏與壹個物品交談並傾訴妳的煩惱,從而逐漸消除煩躁情緒。

4.運動釋放法:如果說前三種方法是“心理療法”,那麽這種方法就是壹種“物質療法”——通過消耗身體能量來消除煩躁情緒。當妳心煩意亂時,妳可以去操場跑幾圈,玩壹個遊戲,鍛煉壹下肌肉,或者對著遠處大喊壹聲,唱壹首歌來放松自己。這些做法都被實踐證明非常有效,正好印證了“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

浮躁:科學技術中的壹種流行瘟疫:壹種反思

8月13日、14日,科技日報“熱點薈萃”版連續刊發本報記者張聞天撰寫的《浮躁:科技流行瘟疫》壹文。這篇文章在科技界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報紙和網絡都進行了轉載,電臺和電視臺也給予了很大關註。我們也收到了無數讀者的電話和來信。盡管有些人不同意文章中提到的個別事件,但文章的基本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可以看出,在這個問題上,科技日報沒有辜負它的使命:我們觸動了社會特別是科技領域的壹根敏感神經,這根神經將繼續被撥動。這也是今天召開這次座談會的目的。

浮躁從何而來?

北京大學孫壹良教授

今天關於“浮躁”的討論很難準確概括當前科技界存在的問題。現在有很多問題,這確實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有很多事情,我感覺到了。比如沙塵暴的問題,我當時覺得很奇怪,這麽快就能解決沙塵暴的成因。有這麽簡單嗎?

浮躁從何而來?這篇文章我已經讀了三遍了。我覺得這篇文章確實說了壹些東西,但不夠坦率。但是,我很高興《科技日報》作為自己的科技領域報紙,能夠暴露自己的缺點。

不能只撒米,讓雞下蛋。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郭

我是科技日報的忠實讀者,我自己訂閱報紙已經十多年了。然而,有壹段時間我對妳們的報紙頗有怨言。我覺得這種浮躁的現象也和妳的宣傳有關。我很高興科技日報最近發生了變化。如果妳不換,我就不訂了。

浮躁源於急功近利。領導不能只撒米,要求雞下蛋。

需要全面的解決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咨詢中心勘探部主任翟光明。

我喜歡看科技日報,它對科技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也討論了壹些科技問題,也深入討論了壹些問題,但對科技的批評很少。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我不敢說“浮躁”很準確,但本文提到的問題在科技界確實存在。在我看來,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而且大家都在爭先恐後地搶項目,有時甚至把壹個項目拆成幾個,因為項目就是錢。研究成果出來了,評獎了,存檔了。這樣的結果能起到什麽作用?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許多問題需要全面解決,上述指導非常重要。比如沙塵暴問題,確實需要研究,但應該認真分析,仔細調查,全面分析,而不是匆匆忙忙看了就以為清楚了。也許我們目前不能非常準確地說壹些事情,但如果我們根據事實對問題進行壹些研究,即使它是錯誤的,也沒有關系。如果我們在沒有分析和研究的情況下進行論證,就會出現大問題。

有必要在科技界激起這篇文章,以引起從上到下的關註,並幫助改變我們的現狀。

中國人能吃苦,能靜下心來學習。

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幹勇。

“浮躁”在科技界很早就提出了。我覺得這個提法不錯,但是這裏要解決什麽問題呢?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麽?這需要探討。如果只是壹般的學習風格和壹般的時尚問題,那是另壹種解決方案。中國人能吃苦並專心學習。中國的中學生每天可以在家裏坐十個小時復習功課,更不用說成年人了,所以不能說中國人靜不下心來。我們的制度在運行過程中是助長了這種“浮躁”現象還是弱化了這種現象?目前,壹些機制已經促使他註意看到短期利益。如果他不浮躁呢?他無法平靜下來。企業沒錢提供腳踏實地的工作環境和先進可靠的科研設備,拿不出大技術,只好拿壹些小技術來應對。為了賺錢,不成熟的成果被推了出來;用各種高明的語言來贏得話題,而贏得話題的是錢,這當然是壹種浮躁的表現。問題是,這種浮躁的根源在哪裏?

我們還想問,從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來看,中國現在是不是正在追趕世界發展速度?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這裏是否存在體制問題,不能用“浮躁”掩蓋壹切。總之,看了這篇文章我很放心,但我不知道該怎麽辦。

“浮躁”有深層次的原因。

北京冶金有色金屬研究院副院長敖宏

看完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放心。“浮躁”有深層次的原因,包括社會、體制、科技評價體系等。當然,也有團體或個人。

就我個人而言,例如,大學生壹被分配到我們這樣的研究生院,他總是與他人進行比較,希望盡快成名和結婚。如果妳想成名成家,妳必須發表更多的論文,取得更多的成果。妳應該考慮在最短的時間內發表更多的文章並獲得更多的紅皮書。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都這樣了,妳怎麽能讓他們安定下來?

現在大家都在爭項目,有了項目才能有錢。有些人在同壹主題上改變方法,然後競爭各種項目。比如北京結束了,就改題目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束了,再爭技術和工程。同壹個題目會分成幾個部分,所以壹次可以帶五個項目。其實,這是浮躁,但不然,他不可能留在研究生院。有社會原因,也有體制原因。

像我們這樣的研究所成為企業後,為了生存,短、平、快的項目顯然已經超過了重大項目。項目越做越小,就像鋪辣椒面壹樣,結果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

這篇文章真的非常好。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

浮躁是整體利益驅動的結果。

張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我偶然看到了這篇文章,它寫得真是時候。我經常想,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新壹代科學家中可能會出現泡沫科學家和泡沫成就。這個問題涉及國家的長遠利益。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諾貝爾獎將離我們很遠而不是很近。當然,我們不僅僅用諾貝爾獎來衡量它。

當前形勢下,浮躁是整體利益驅動的結果。這裏存在體制問題。例如,壹名教授每年必須獲得20萬至30萬元的收入。如果我們過分強調這個非學術指標,我們就會誤入歧途。寫報告時,有些人明明知道這筆錢不夠做某個項目,但為了爭取資金,仍然把指標提得很高,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這篇文章很好。如果妳呼籲這種事情,它總是會引起註意並有助於解決問題。

允許有價值的失敗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亞東說。

今天聽完這個我會感觸良多。我想說,很多研究成果不壹定有用,可能100,99都沒用。例如,關於藥物的開發,需要壹萬種化合物才能找到壹種有效的藥物,這是萬分之壹,所以9999次等於白做了,不是嗎?沒有那9999次,就不可能有這次。如果妳承認這個,妳也應該承認9999。如果研究成果沒有用於生產和應用,就不會得到認可,這也會導致浮躁。允許失敗,有價值的失敗。

我們正處於過渡時期,改革會使我們吃很多苦頭。我們國家有那麽多研究所,越來越膨脹,在轉型期必然會感到巨大的壓力,這也是浮躁的壹個原因。

浮躁引起了很多關註。浮躁是壹種精神文化現象。怎樣才能不浮躁?這真是壹個難題。大家都很關心浮躁這個話題,但能否解決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提出這種現象。視而不見、麻木不仁更可怕。

公雞不下蛋也值錢。

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彪。

首先,討論這個問題是有意義和緊迫的。我的基本觀點是,科技界的浮躁現象確實很嚴重。浮躁是壹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但我不認為它比整個社會更嚴重。例如,張記者文章中提到的第壹個抄襲案例中,那個人沒有當選為傑出青年科學家,這表明科技界本身就有競爭能力,無論炒作得多麽激烈,在科技界都不會得到認可。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件事不緊急,因為科學是求真求知的。如果整個科學界和知識界都浮躁,科學技術還有什麽希望?

第二,原因的討論。記者張討論了三個原因。壹切都是相互關聯的,很難說哪個是主要原因。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整個社會的浮躁,而不是科技界有多壞,或者做了什麽壞事。

第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我們不能說當整個社會發生變化時,科技界就會再次發生變化。科學工作應該用科學標準來衡量。科技界自己也要把壹些科學規律探索清楚。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既然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科學就有其自身的重要性,而與有用性沒有直接關系。公雞就是不會下蛋,但不可能是因為公雞不下蛋。沒有公雞,就沒有母雞。甚至母雞也是從小雞中出來的,有時它們也不下蛋。每個部門總有自己的“公雞”,總有不下蛋的。確定哪個是妳所在行業和領域的“公雞”是必要的,但妳仍然要養壹只公雞。沒有公雞,母雞就不能下蛋,這意味著以科學的方式衡量科學,以技術的方式衡量技術,妳不能抓住妳的眉毛和胡子。母雞下蛋有價值,公雞不下蛋也有價值。

科學不僅是追求真理的神聖事業,也是壹個飯碗。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普生。

關於浮躁問題,科技日報關註較早。去年理論版發表了壹篇文章,其他媒體也關註了。在媒體、學術界和管理部門,這壹問題引起了廣泛關註。

另外我對浮躁的看法和任元彪有些相似,科技界肯定不是最差的。另外,這是壹個進步過程中的問題。我們在爭奪資源方面很浮躁。首先,資源比較多。河水流動時只有泡沫,靜止時沒有泡沫。我並不是說泡沫是壹個好現象,問題是如何定位它。

另外,科學失範的現象並不是特別可怕,在國外也存在。科學職業化後,科學不僅是壹項追求真理的神聖事業,而且是壹個飯碗,95%的人都吃這碗飯。我這樣做是因為它可以為我提供壹份職業,這是規則所允許的。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之常情,可能會出現壹些不道德的現象。

至於如何治理,我有兩個想法。科學家自身的道德和科學規範,要靠老師教學生,把好的傳統傳承下去。此外,為了建立嚴格的規範,我們需要建立競爭機制和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評價機制至關重要。當評估壹項成就時,我們需要同行專家對其進行審查,交錯是不可接受的。再壹個就是要實行回避制度,否則壹些倫理問題就無法制約。比如同等條件下,我壹定會評價我的學生。他的話題可能符合我的個人興趣,我對他也比較熟悉。我們不能要求科學家成為聖人。

社會缺乏對科學的理解和包容。

李,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浮躁可以理解為壹種行為,但它有兩種可能,壹種是先天的,他的浮躁可以通過教育去除,另壹種是後天的。後天的浮躁是怎麽來的?在壓力之下,它壹定是輕率和不耐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現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社會支持科學是因為社會需要科學,社會需要直接的回報和利益。

然而,科學本身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其研究結果往往難以預測,有時其實際價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本身就是壹個客觀矛盾。這種矛盾存在於所有國家。為什麽我們如此浮躁?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整個社會彌漫著壹股浮躁的氣息。我們的社會正處於改革過程中,它對科學的期望過高。人們期望通過它來刺激經濟發展,這給科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科學需要不斷地向社會提供這些有用的東西。這裏最大的問題是對科學的不寬容和不理解。社會只把科學理解為提供結果的東西,而不是過程。在這種急功近利的環境下,科技人員似乎只能提供這些成果,而這些成果越來越無用,他已經被掏空了。

此外,目前政府部門仍處於雙重角色,既是資源的分配者,也是所有者。它所支持的項目實際上是國家意誌的體現,甚至是部門意誌的體現,或者是壹些人謀取個人利益的體現,這是個人利益的體現。許多課題實際上不是從科學角度或問題本身提出的,而是由行政部門操作的,這必然會導致浮躁。如果資源的所有權和分配權不分離,必然導致腐敗。

分配資源的權利必須給予科學實體。盡管科學界有自己的問題,但這不是將這壹權利歸還給行政機構的理由,否則,這壹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如何解決是科學界內部的壹個建構問題。這兩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看,然後才能說清楚。(何子英)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浮躁,是成功、快樂、幸福的最大敵人。浮躁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根深蒂固,我們的生活因為浮躁而虛浮甚至膚淺平庸。

我們經常心不在焉,我們經常焦躁不安,我們經常沒有耐心完成壹件事,我們經常關心自己的得失,我們經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經常渴望成功...我們怎麽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浮躁,是成功、快樂、幸福的最大敵人。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浮躁往往表現為:浮躁、善變、品之;沒事找事,喜怒無常;焦慮,患得患失;東有錘子,西有木槌,魚和熊掌兼得;這座山看著另壹座山,所以我無法平靜下來,我無法忍受孤獨,我覺得有點不開心就容易放棄,我從來不想為壹件事盡全力,等等。比如看書的時候,書就像夢壹樣淩亂難懂。即使妳強迫自己讀它,妳的意識也只是從字面上路過,妳什麽都不記得了。妳的心思根本不在書上。換句話說,僅僅有壹個閱讀姿勢和形式,實際效果實際上等於零。浮躁常常使妳易怒,任何事情都會使妳打架。當好事來臨時,他們往往會興奮得無法控制自己,甚至忘乎所以。但如果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它會立即陷入痛苦的深淵,仿佛世界末日即將到來。

是什麽讓我們的學習或工作計劃壹再擱置?是什麽讓我們的崇高理想化為烏有?是什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混亂?是意識和行為。它是不可控的。正是浮躁導致了意識和行為的不可控。浮躁的直接後果就是壹事無成。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浮躁壹直在默默地、無意識地支撐著我們的行動,滲透到交友、戀愛、婚姻、工作和事業中。

無論是學習還是經營企業,都不能浮躁。壹個人浮躁,結果是個人受損,壹個企業浮躁,結果是企業破產。只有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做事,才不會被浮躁所左右。對於浮躁來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是個好詞。其實,能影響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我們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沈著冷靜,腳踏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們生活的世界——交通、霓虹閃爍、漂亮的汽車、別墅、魚翅和燕窩、鮑魚和熊掌...在這樣壹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人們面對這壹切都不能浮躁。似乎我們什麽都想要,似乎這些都是我們心中最美的。但是我們的心呢?我們應該讓它安靜,讓它美麗。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故事。

三伏天,佛寺裏的草大面積枯黃。“快撒點草籽,太難看了。”徒弟說。“天氣變冷的時候,”主人揮了揮手,“隨時歡迎。”

中秋節那天,大師買了壹大袋草籽,叫弟子們播種。秋風起,草籽舞。“不,很多草籽都被風吹走了。”小和尚喊道。大師說:“沒關系,吹走的大多是空心的,掉下來也不會發芽。“隨意。”

播下草籽後,幾只鳥飛來啄食,小和尚急了。“沒關系,草籽已經準備好了,不能吃,”大師繼續翻著經書,“無論發生什麽。”

半夜下大雨,弟子沖進禪房:“完了,草籽都被沖走了。”“妳沖向哪裏,妳就在哪裏發芽,”大師沈思著,沒有擡起眼皮。“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佛寺長出了綠色的幼苗,壹些未播種的角落也變綠了,弟子們高興得拍手叫好。大師站在禪房前點頭:“開心。”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比較浮躁,經常受到事物表象的影響,而師傅的正常心態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是在洞察世界的奧秘後豁然開朗。

最後,請記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無論妳想快樂還是成功,妳都必須消除心中的浮躁。

浮躁心理的表現及危害;

浮躁心理是目前壹些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壹,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規劃、做事不確定、缺乏毅力和恒心、思維善變、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例如,有些人對所學的知識壹知半解,拒絕深入思考。其他人在完成之前做了其他事情,結果是沒有什麽事情是完全完成的。其他孩子的愛好變化太快,沒有什麽是不變的。他們今天學畫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後壹事無成。

浮躁心理的成因:

1.壹些父母在生活中表現出急功近利的浮躁狀態,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孩子。

2.它與遺傳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神經類型堅強但不靈活和不平衡的人容易急躁、不耐煩、沖動和分心。

3.意誌品質薄弱。有些家長和老師只知道如何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因此,壹些孩子在學習中怕苦怕累,缺乏耐心和進取心,缺乏毅力。

4、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現浮躁現象後,沒有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提醒,從而使他的心理成為了壹種習慣。

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1.教育孩子要有誌氣。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家長和老師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人生的目的和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對生活和學習有高度的責任感,這對於防止其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非常有益。

俗話說:“沒有野心的人會壹直向往它,有意誌的人會制定壹個長期目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決心不在於多,而在於“持之以恒”的真理。要防止孩子“壹意孤行,壹敗塗地”的不良結果。正如赫伯特所說:“無論人們多麽雄心勃勃,只要他們盡最大努力並堅持不懈,就壹定會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2.註意孩子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求孩子先思考再行動。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他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妳為什麽要這樣做?做這個?妳希望什麽結果?最好的方法是什麽?”並且要給出具體的答案,寫在紙上,做到目的明確,言行壹致,手段具體。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終。不要焦慮,不要虛榮,腳踏實地地做好每壹件事,壹點壹滴地做好不能壹次完成的事情,積少成多,積累最終會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磨練”。可以采取壹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例如,父母引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鋼琴、解開繩結和下棋,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應變能力。另外,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例如,在做某件事時,孩子可以用語言暗示自己,“不要擔心,發出噪音會破壞事情的發展”、“不要望洋興嘆,妳將壹事無成”和“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的心理練習,孩子的浮躁問題就會被逐漸改變。

4.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身教比言傳更重要。首先,老師和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給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傑出人物以及身邊壹些學生的生動和形象來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擺脫浮躁的問題,教育和培養他們勤奮和毅力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