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壹級漢字,發音為李,最早見於甲骨文。原意是殺人,後來引申指斧鈸等武器。《說文解字》可能是因為避諱漢高祖劉姓而失傳的,但有壹些字以劉為偏旁部首,史傳中沒有發現“易”字。
基於此,徐凱得出結論:傳統的“劉”因“道”(言)的屈折而誤為“田”,誤為“義”。漢字工具書普遍采用了徐凱的說法(如《康熙字典》)。
關於“柳”字的詞源,主要有兩種觀點,除了有人認為“毛”字是“柳”字的原字,“柳”字是由“毛”字加“鮮”(刀)和符號“金”派生而來。
首先,“劉”字的異體字最早見於《說文解字》,但在已發現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發現“劉”字。篆書“劉”字左邊為“金”,右邊由上面的“毛”(表部)和下面的“道”組成,或者將“道”改為“天”,兩種寫法中的“毛”字就是甲骨文中的殺獸法。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