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沒有說楷書天下第二,但是有四種楷書。他們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聞名的四位書法家的統稱,也叫四書。
3.“天下第壹行書”是《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蘭亭集序》、《何琳序》、《贊序》、《贊帖》。作者:王羲之,東晉書法家。他的書法極具藝術價值,與《紀明祭侄稿》、《寒食帖》並稱書法三大帖。
4.“天下第二行書”是“紀明祭侄稿”或“祭侄稿”。作者:顏真卿,唐代書法家(紀念侄兒閆吉明稿)
擴展數據
1,《蘭亭集序》的創作背景
晉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初三,“先過浙江,誌在必得”的王羲之,曾與高士謝安、孫綽等41位名士在會稽山(今紹興城外朱蘭山下)樹蔭下的蘭亭舉行了壹次雅集。參加者寫詩,抒發臂膀,抄成集子。大家推薦這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壹篇序來記錄這部雅集,即《蘭亭集序》。
2.九成宮禮泉碑的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復隋文帝仁壽宮,後改名九成宮。次年,唐太宗來九成宮避暑。在參觀宮殿時,他遇到了壹股清泉。他高興之余,於貞觀六年(632年)命魏徵寫文章,歐陽詢寫碑文。
據《唐書》:“貞觀年間,隋仁壽官改為九成宮,水會年間,改為萬年宮。宮在岐山,是開十三年所治。”九成宮也是隋朝的仁壽宮,魏以此聞名。他還想讓唐太宗以隋為戒,這樣他就可以見魏了。據《益州山人稿》載,魏有諫太宗之意,故末雲:“思高而落,持滿而免溢。”
3.《給侄兒的紀明手稿》的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安史之亂”爆發。平遠太守顏真卿從其弟常山太守顏高卿處聯絡他對抗叛軍。次年正月,義軍史思明攻占常山,顏杲卿和幼子相繼被捕,被殺,顏氏全家被殺三十余次。
唐肅宗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將的第壹具屍骨帶回河北。當他在寫作文的時候,他充滿了悲傷和憤怒。他忍不住壹氣呵成地寫了這篇稿子。
百度百科-蘭亭集序
百度百科-九成宮李全明
百度百科-祭侄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