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私有制不重要,關鍵是法律體現了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主流,並為社會人群所認可和遵循。與私有制高度發達的歐美日相比,處於初級私有制向中級私有制過渡階段的中國,自然比歐美日更不平等。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對等的資本,法制不完善,國民素質低,國家不富裕,邊防不穩定。所以,目前中國是壹個不平等的社會,但目前的不平等是特殊國情和發展階段下的必然現象。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30年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法制的完善,國民素質的提高,中國的邊防自然會更加穩固,社會的公平性也會大大提高。中國特殊的社會制度將使中國表現出比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強的生命力。
平等不等於貧富。人的能力不同,貢獻也不同,所以有差距也在情理之中。只要法律能體現公平,人們的法治意識深入人心,人人尊重和遵守法律,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這是公平社會的應有特征。
翻閱中國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秦末陳勝光武起義時,就提出了貴賤等貧富平等的政治思想,太平天國也提出建立“
有田壹起耕,有飯壹起吃,有衣壹起穿,有錢壹起賺,處處不平,沒有壹個不充滿溫暖。
“理想的社會。但是
實踐證明,這些所謂的政治理想和理想社會,最終都沒有實現。原因很簡單。人與人之間分享財富的想法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它是壹種理想化的社會理想,從更深的意義上說,它是對社會發展的壹種破壞。
首先是歷史。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雖然封建社會滅亡了1000多年,但中國人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甚至有些黨員幹部講最時髦的西方思想也不看西裝,講民主,講網絡,講創新,但其實封建思想還是占據著他們的頭腦,幹部和老百姓也是如此。中國不平等的最大根源在於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第二是國情。中國是壹個被西方列強用各種方式羞辱過的國家。貧窮和貧困是建國前中國的真實國情。對於這樣的國家,穩定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確保國家穩定和發展,才能有保障。只有集中精力做大事,才能事半功倍。所以,當全國大多數人都在挨餓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搞原子彈、氫彈、衛星。雖然這些中國人的生活更加困難,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國家,他們將很難生存,然後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將是無望的。顯然,這壹切都被證實了,中國人民做出了犧牲,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第三是現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進入由初級向中級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三十年前,中國很公平,但是很窮。
所以這30年來,中國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經濟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30年後的今天,我們發現,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經濟上去了,但是壹些幹部倒了,社會財富富了,分配更不公平了,國力增強了,但是黨的威信降低了。所以,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偏執是中國不平等的重要來源。這個問題很嚴重。雖然這是中國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但這充分說明我們的發展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當前執政黨必須不斷調整發展結構,創新發展方式,更新發展理念,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對待和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這樣,國家才有更多的希望。第四:哪些方面應該平等?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是法律平等。法律平等是整個社會平等的必要條件。沒有法律上的平等,所謂的財富平等、選舉平等、教育平等、就業平等都是空談。
只有人人守法,人人信法,社會才有良性發展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整個社會就會趨於更加公平。其次,政治平等,每個人都享有同等的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僅表現程序體現平等,事實結果也體現平等。政治不能只是個別人事或政客的事。政治平等體現在所有人的參與權上。第三是社會平等。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同樣的公共權利,如社會保障、醫療、教育、選舉等社會公共資源分配都應該充分體現公平。第五:如何更好地促進平等?
不平等是當前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所以維護社會平等和公平是執政黨最大的政治。作為執政黨,在未來,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和維護法律的尊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威信和公信力。要不斷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同時讓蛋糕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讓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要政務公開,增加政治透明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讓人民享有真正的選舉權。既要做好社會保障,推進全民醫保,實行養老制度全覆蓋,消除城鄉之間的保障差距,又要讓絕大多數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和就業機會。要不斷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嚴懲腐敗分子,確保執政黨的純潔性,使執政黨取信於民。
還有很多,這裏就不列舉了。不平等不是災難。只要執政黨有追求平等的發展意識,平等就會向我們招手,中國的未來就會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