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康熙皇帝為鞏固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康熙皇帝為鞏固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康熙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綜上所述,* * *有八點:

當時朝廷主張撤藩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數官員支持撤藩,如兵部尚書朱明和戶部尚書米漢斯。20歲的康熙皇帝辯解說:“三桂等人蓄謀已久,若不早除,必養癰(yūng)。今天撤也是反轉,不撤也是反轉。”於是,下令撤藩!

第二,統壹臺灣省,設立縣。明天,第四年(1624),荷蘭人將入侵臺灣省。順治十八年(1661),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省。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繼承了南明的正統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抓住鄭經去世的機會,其子鄭克雙年幼,部屬內鬥,臺灣省政局不穩。他以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率軍統壹臺灣省。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臺灣府下轄三縣——臺灣縣(今臺南)、鳳山縣(今高雄)和竹羅縣(今嘉義)。他們派了壹個有8000名官兵的連長駐紮在臺灣省。從而加強中央政府對臺灣省的管轄,促進臺灣省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第三,抵禦外敵入侵,締結和平條約。皇太極在位時,黑龍江地區屬於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向東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占領了加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今呼瑪)等城市。康熙統壹臺灣省後,兩次出兵進行jaxa自衛反擊戰並取得勝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國與俄國的東部邊界,並在法律上確定了埃爾貢河、格爾比濟河和外興安嶺為邊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與外國簽訂的平等條約,標誌著康熙皇帝獨立外交的勝利。

第四,親自征漠,治理好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則進壹步解決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問題。從秦漢匈奴到明代蒙古的民族問題,直到康熙才得以解決。康熙說:“過去,秦國推動了土石方工程,修建了長城。我善待克爾卡,使它能防備北方,比長城更堅固。”蒙古在清朝北部成為堅固的長城。

第五,重農治水,興修水利。清軍入關後,最大的弊端就是占地、賽馬、占田,隨意強占。順治皇帝曾下令禁止圈地,但卻屢禁不止。康熙皇帝下令停止圈地,吸引墾荒,恢復生產。

為了促進農業生產,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治理黃河、淮河、運河和永定河,興修水利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六,移天縮地建園。康熙先後修建了長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而且乾隆還修建了“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了壹個高峰。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經典。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編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法歷源流》、《全唐詩》、《文清簡》和《皇陵全圖》等六十余種兩萬余卷。

第八,吸收西學,學習科學技術以增強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