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關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的思考

關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的思考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重視語文教學的延伸(生活的延伸等於語文學習的延伸),重視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課外閱讀。課堂教學只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之壹,更多的是通過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這就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有效地選擇閱讀材料,采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享受閱讀的樂趣。

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是在平時的探索和閱讀實踐中形成的。壹是需要學生反復“訓練”,二是來自老師的正確引導。總之,學生要培養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和組織。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重視並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中國人有很多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總結如下:

(壹)閱讀“課外書”的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越來越普遍,素質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於課本,只註重45分鐘的課堂教學,才能吃透幾篇重點課文和段落。由於課時的限制,語文教材的內容不夠廣泛,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變化,沒有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大量的語文閱讀材料存在於課堂之外和社會生活中。因此,有必要拓展教學空間,將閱讀的觸角延伸到社會和生活。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既要讓閱讀課外書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壹部分,又要采取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閱讀、善於閱讀、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2)常用參考書的習慣。

幾乎每個人都會查參考書,但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經常查參考書的習慣。在平時的閱讀中,遇到較難的單詞、詞語、知識點等。,大部分都是不深究就壹帶而過。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大語文教學理念,強調“生活閱讀”。大量的閱讀材料來源於課外活動,很多是學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不僅使查閱參考書成為可能,而且成為必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師要有訓練計劃,做好引導,提出要求,有檢查監督,讓學生逐漸從被動走向自覺。只要養成了習慣,就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進壹步促進各種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不寫不讀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讀書時記筆記的重要性。這對小學生來說是不滿意的。他們中只有少數人能在閱讀時寫下自己的評論,最多能畫幾條橫線和圓圈。所以,當我問他們,“他們喜歡讀書嗎?”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說“喜歡”,但當我問他們“哪些書給妳印象最深?”為什麽?”“看完了,妳收獲了什麽?妳怎麽想呢?“在等待提問的時候,他們大多是無知的。原因是學生的閱讀習慣。他們只看表面,不去想裏面。“走過場”的閱讀習慣不在少數。閱讀其實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互動。批註,看似形式,其實反映的是讀者在閱讀作品過程中的心靈深度。它不進入作品,不聯系讀者本人或社會現實,不喚起讀者的精神感悟,自然不會留下帶有讀者個性的“註解”。學生通常只關註文章有趣的表面,或者純粹的知識文本。這樣印象不深,難免有所收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必要的引導和監督是不可或缺的。什麽是註釋?怎麽寫批註?老師要有引導。比如,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勾出精彩的詞語;如有疑問,做好標記;如有不同意見,寫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 * *聲,寫壹聲嘆息;對寫作有啟發的要重點突出,註意等等。壹個階段過後,老師好好檢查,總結,表揚,展示。從而保證整個閱讀過程中閱讀與思考的結合,提高閱讀效率。

(四)敢於質疑閱讀習慣

我經常教育學生讀書要有三個“眼、口、心”。沒有思考,知識無法內化。據說小和尚念經的時候嘴巴不小心。要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加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反思和感悟環節。在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對培養學生的自我發現不夠重視,而且經常用“參考答案”來解決材料的“既定問題”,忽視學生對閱讀材料、閱讀過程、閱讀結果和自身聯系的自我反思,以及深化提高。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不到進壹步培養,這壹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引起重視。

總之,好的閱讀習慣是豐富多彩的,因人而異。為了適應新時代閱讀和生活的需要,上述基本習慣應該是必不可少的,並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