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然而,別出心裁的古代文言文讓現代學生感到非常頭疼。面對相對尷尬的課文,背誦成了學生最大的煩惱。文言文的語法和我們現在用的普通話不壹樣,在書寫句法上有它的壹般規律。它不是古代漢語,而只是中國文學的壹種文體。文言文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口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古代漢語。但據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國漢代,文言文已經脫離了日常口語,其發展呈現出兩面性的趨勢。壹種逐漸發展成通俗易懂的口頭交流。而另壹種則傾向於筆法,成為了壹種復古的寫作風格。
唐宋時期,文言文的發展更加深入,逐漸形成了三大體系。壹種是以書面語的形式模仿古代文獻的筆法,就像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另壹種是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漢語基礎上形成的官方語言,即後世所見的漢語。典型的文學案例是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第三種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通俗漢語,比如唐代的變文,宋代的楷書。文言文逐漸分化的發展趨勢使其問題更加清晰。仿古代文獻的書面語,南北朝時期在漢語基礎上形成的書面語,都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文言文。第三種大眾漢語的發展基本上是白話文的壹種。
02
前兩種意義上的文言文,大多是文人階層和文人在辦公時寫作時使用的。文言文也是壹種跨語言的漢字風格,在中國周邊國家,如朝鮮、越南、日本,古代都出現了大量的文言文作品。中國的古文字在國力強盛的時候也屬於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只是出現在少數作品中。壹個典型的例子是壹篇著名的越南中文文章,名為《吳平·陳達》。對於大多數受歡迎的作品,他們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仍然是常見的。
阮元《文言論》記載:“古人無筆墨,常鑄金刻石,始流傳久矣。”在印刷術被發現之前,中國的古代文獻通常是以刀雕筆刻的方式記錄的。所以,把每個字都記錄下來,太費時費力了。人們通過簡潔深刻的語言表達思想,直到宋代印刷技術的出現,明清時期通俗文學才得以興盛。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壹的《水滸傳》有1000多萬字,卻是用比較通俗的白話文寫的,流傳很廣,老百姓也喜歡。
盡管印刷術出現後白話文有了進壹步的發展,但白話文並沒有取代文言文。這和人們內心的傳統思想有關。壹方面,官方文言文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原始見證。另壹方面,對於士大夫階層來說,文言文象征著壹種人人高人壹等的思潮。
對於古代政府和壹些神職人員來說,他們使用的語言象征著壹種地位。他們說的話壹定有極高的信息價值,所以要及時簡潔。某種意義上,文言文也象征著壹種知識壟斷。人們往往認為這是知識體系中的優勢,所以相互競爭,不願放棄。尤其是傳統儒家階層,對新興文化和流行語言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排斥和排斥。據傳,世宗大王發明自己的文字《箴言》時,本意是為了振興和擴大自己民族文化的影響,但還是遭到了整個韓國儒家階層的壹致抵制。這種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使得這種知識壟斷壹直受到追捧。
標簽
所以綜合各種考慮,無論是知識壟斷的思潮,還是歷史演進的需要,文言文的價值都是相當突出的。這也使得中國古典文化壹直保存至今。文言文是壹種正式的公文文體,雖然在大多數普通課堂上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這種風格還是值得學習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