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小學語文整理材料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整理材料的方法有哪些?

(壹)查閱文獻的過程

壹般來說,文獻查閱的過程包括四個步驟:查閱初步材料(檢索工具);使用間接信息(二手信息);閱讀原始材料(第壹手材料);綜合文獻(文獻綜述或綜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考慮以下環節:

1.提出問題作為文獻討論的基礎。

引發文獻討論的問題有兩個:壹個是“實質性問題”,涉及概念、理論和研究的實質性內容;另壹個是“方法論問題”,涉及研究方法、設計、工具和數據分析方法。

例如,小學生領導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應該收集什麽樣的文獻?實質性的問題是“應該如何定義領導行為?”“哪些理論可以解釋學生的領導行為?”“哪些因素影響學生的領導行為?”“學生領導行為的特點是什麽?“等壹下。該方法的問題是“應該如何觀察和測量學生的領導行為?““如何分析學生領導行為的相關因素?”等壹下。應收集所有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文件。

2.收集和閱讀有代表性的文獻。

在收集資料時,應考慮文獻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從更廣泛的學術領域和更多的資料類型進行探索,以避免因資料收集不完整而造成的偏差。文件和材料的收集往往從較大的範圍開始,然後集中在核心內容或關鍵問題上。收集的數據應反映相關研究狀況,收集的數據應經過選擇。

3.記錄研究的特點和結果。

文獻閱讀的結果有賴於系統的記錄,以便整理分析,避免遺忘。文獻閱讀的結果可以以索引卡、筆記和文獻綜述的形式記錄下來。

4.分析記錄的數據

文獻很復雜,需要在讀書筆記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總結。它可以是綜合壹個結論,顯示壹般結果,對不同的研究結果進行分類,分析各種研究的特點,探索方法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或對它們進行比較。

相關數據用於“元分析”(meta-analysis)等。

5.解釋所做的分析

在對文獻進行總結和分析後,有必要進壹步解釋造成這壹結果的可能原因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啟示。應註意對文獻的解讀:確定前人研究的重點並解釋文獻中討論較少的部分,從而提示未來研究的主題和重點;有必要分析每項研究的優缺點,作為未來研究的參考;需要找出各種研究結果不壹致的地方,並推斷研究結果不壹致的可能原因,提示未來研究的問題和假設。

②查閱文獻的註意事項

文獻檢索是研究的基礎工作。在瀏覽相關文獻時,研究者應特別註意以下內容:

⑴將文獻綜述的結果與自己的研究課題聯系起來。

(2)使用二手信息作為查找主題信息的起點;

(3)確定關鍵概念和術語:

(4)確定檢索工具和途徑;

5.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收集文獻;

(6)盡可能使用計算機檢索文件;

壹次盡量收集第壹手資料(原始數據);

(8)收集的文件應及時處理和整理;

(9)結果記錄、分析和綜合文獻綜述;

⑽關註研究問題的發展和趨勢;

⑾在閱讀過程中闡明文學的理論內容和框架;

⑿註意收集相反的結果和不同的說明材料;

【13】註意文獻中的研究方法和設計;

14.平時註意收集和積累相關的文獻資料。

在閱讀研究報告時,我們應該首先判斷信息是否與要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相關,然後評估信息中描述的內容的質量。遺憾的是,在已發表的教育研究報告中,有些研究質量不高。根據布魯恩·塔克曼的研究統計,大約40%-60%的研究報告在發表前應進行大量修改或根本不應發表。

當然,現有文獻中既有精華也有不良信息,因此我們在閱讀和評估信息質量時需要謹慎,以免講述傳說。根據研究報告中的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討論,高爾列出了評估研究報告時應考慮的問題。以下問題將有助於判斷研究的質量。

介紹

(1)研究問題、過程或結果是否受到研究者的信念、價值觀或理論傾向的過度影響?

(2)理論家在描述研究主題時表現出積極還是消極的偏見?

(3)報告的文獻綜述部分是否足夠廣泛?它是否整合了與問題相關的內容?

(4)假設、問題或目標是否陳述清楚?如果是,他們清楚嗎?

(5)研究者是否令人信服地解釋了研究假設、問題或目標對案例研究都很重要?

(6)在(定量)研究中每個變量的定義是否清晰?

(7)每個變量的值是否與(定量)研究中的定義壹致?

(8)(定量)抽樣過程是否產生壹個有代表性的樣本或可以從中推斷總體的樣本?

(9)(定量)研究者是否提供對照組進行比較?

(10)(定量)采樣過程是否產生了壹個或多個特別有趣的例子,從中可以了解到有趣的現象?

(11)研究中的每項測定對預期目的是否完全有效?

(12)對於預期目的而言,研究中的每項測定是否都足夠可靠?

(13)是否每次測定都適用於樣品?

(14)研究程序是否適當且表達清晰,以便其他人在必要時可以借用?

(15)是否使用了適當的統計方法並正確使用了這些方法?

(16)(定性)報告是否包含反映個人對面試問題的生動反應和表現的詳細描述?

(17)(定性)研究數據中的每個因素是否都反映了其顯著性?

(18)(定性)收集的數據是否證實了明確陳述的假設和問題?

(19)數據分析結果是否支持研究者對研究發現的結論?

(20)研究者是否為結果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21)研究者是否合理地暗示結果可以應用於實踐?

註:特別適用於定量或定性研究的問題表明,其余問題適用於兩種類型的研究。

科研是傳承的,需要積累。研究必須在充分掌握相關研究領域詳細信息的基礎上進行。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探索,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文獻檢索在研究和設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和設計的合理性和準確性與文獻的數量和質量密切相關。根據經驗,通常需要3-6個月才能完成壹篇好的文獻綜述,尤其是當研究人員對他們想要研究的領域的文獻壹無所知時。在缺乏文獻和信息的情況下,研究往往要麽是盲目的,要麽是低水平的重復,這是對人才和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