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開始了,我馬上剝了。這時,爺爺過來了。當他看到我們在比賽剝玉米的時候,他放低了身子,壓低聲音湊到奶奶耳邊。他說,“讓孩子和凱倫贏得比賽,這樣她以後做事會對自己更有信心!”奶奶聽了之後,剝玉米的速度開始慢了下來,但是剛過了壹會兒,奶奶就自言自語道:“這怎麽行?孩子大了,外面競爭靠實力,誰也不讓!”奶奶說著說著,剝玉米的速度又加快了。為了盡快趕上奶奶剝玉米的速度,我不停地剝啊剝。我不小心被玉米葉子割傷了手,正在流血。奶奶看到了,心裏充滿了憐憫。她不禁又慢了下來。我說:“奶奶,不用管我,把妳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就行了。妳讓我,我贏了也不高興。”奶奶聽了這話,繼續以她的速度剝玉米。
比賽時間到了。奶奶剝了滿滿壹盆玉米,我只剝了壹小盆玉米。我知道我輸了比賽,但我壹點也不難受,因為我不僅明白了做事情要靠自己的力量,也從剝玉米中感受到了爺爺奶奶的愛。
今天下午,天氣非常晴朗。爺爺把晾了好幾天的玉米都搬到屋裏,大家壹起加入了“剝玉米”的行動。爺爺右手拿著小鉆,左手拿著幹玉米。他用這個小鉆的尖端刺入玉米的根部,壹左壹右壹左壹右刮下兩排玉米。不壹會兒,他就把玉米變成了光禿禿的玉米棒子。這是最省力的方法。奶奶用了壹個更快的方法:奶奶先等爺爺用小鉆給玉米開出壹條路,然後把有縫的玉米放在綁著鞋的椅子腿上,然後開始在鞋底上摩擦。玉米粒掉下來了,但是這些玉米粒就像不聽話的孩子壹樣,根本不想進那個大圓筐,我們就撿了壹地。我和姐姐怕椅子和鉆子不安全,決定用手扒下來。我姐學了奶奶的方法,找了個玉米棒子做奶奶的椅子腿,蹭了上去,也蹭不了幾下。誰說她力氣太小了?我會用最誠實的方式:用手剝。很慢,但是玉米不會從籃子裏掉出來!非常實用。最後大家齊心協力把那堆玉米皮剝了。滿滿壹個大圓筐,黃燦燦的像金子。雖然手指有點酸,但是幫了爺爺奶奶壹點忙,心裏還是挺開心的!老師點評:文章很真實。描述壹下剝玉米粒的場景。做過這種工作的人都知道爺爺的鉆頭是什麽樣的。妳生動地表達了我仿佛看到爺爺奶奶在我眼前剝玉米粒。全文構思合理,層次分明,語言生動準確,表達完整生動。雖然手指有點酸,但是幫了爺爺奶奶壹點忙,心裏還是挺開心的。從這裏,我們也看到了壹個懂事的好孩子的形象。
剝玉米皮
所謂玉米剝皮,就是將壹根完整的玉米棒子分解成壹個棒子和幾個玉米粒的過程。不,我們家昨晚看了玉米剝皮比賽。我父親和我是壹對,我母親和祖母是壹對。兩隊剝壹桶玉米棒子,上下三十根,比誰剝得快。
比賽開始了。我和父親先用同樣的剝皮方法,先剝出壹個缺口,再把剩下的幾排玉米壓進缺口裏。這種時鐘方法比壹個壹個剝要省時省力得多。但是,我壹剝壹個,我爸就變了方法,叫我抓住剝好的空玉米棒子,壓在壹個沒剝的玉米棒子上。奇怪的是,這個方法比我的快多了。我很快就從他身上學到了東西,但是怎麽才能做到呢?這玉米比合作好,我拒絕掉玉米粒,緊緊地粘在棒子上。無奈,只好放棄這種方法,用自己原來的方式做。
這場比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已經剝了十五六個了,把原來的動作簡化了,剝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還不忘“打探軍情”,去看看另壹方——媽媽和奶奶的進展。數完之後,我太高興了,我們領先於他們,於是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忘記了拇指的疼痛。
大約40分鐘後,我們完成了。我們數了25個大的,8個小的,33個小的。然後我們把散落的玉米粒撿起來,放到壹個桶裏,對媽媽說,我們剝了之後妳有幾個?
“我們還有兩個,...不,下面藏著兩個,我們還有四個!我們輸了。”
大約4分鐘後,他們也結束了。我去數了數,有28根大小不壹的玉米棒子。真的是我們贏了!
開心了壹陣,發現手指有點疼,爸爸也是。我仔細壹看,水泡都快磨破了。這場勝利的代價真的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