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草書與隸書並行,壹般稱為隸書,但實際上混合了壹些篆書的形式。早期的草書,打破了隸書的嚴格規則,是壹種倉促的書寫。它叫做“曹彰”。曹彰是壹種優雅的草書風格,融合了早期草書和韓立,具有明顯的波浪、波浪形筆畫、獨立的字符、方形字形和橫向筆畫。曹彰在漢魏時期是最受歡迎的,但它在元朝復興,並轉變為明朝。
漢末,曹彰被進壹步“草化”,隸書的筆畫被去除。上下字筆畫相連,偏旁部首簡化借用,稱為“現代草”。今草由曹彰演變而來,今草的書法風格自魏晉以來壹直流行。
到了唐代,這種草寫得比較放縱,筆畫連續,字形多變,被稱為“狂草”,又稱大草。
在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過了它的實用價值。
草書是把字按照壹定的規律用點連接起來,結構簡單,是邊借邊用,不是任意亂塗。草書符號的壹個主要特點是筆畫的勾連,包括上下勾連和左右勾連。李華筆法的橫向傾向,為左右鉤的草化提供了基礎。曹彰的筆法用的是“壹”字形,而今天的筆法用的是“S”字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