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江以北到淮河兩岸的方言。長江和淮河(現在是廢棄的黃河的舊河道,蘇南是蘇北的主要灌溉渠)流經江蘇,江蘇將該省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方言。壹般來說,吳方言在長江以南,江淮方言在長江以北至淮河兩岸,而北方方言則在淮河以北100公裏左右。自然地理與方言地理大體重合並非偶然,而是幾千年歷史發展的結果。
擴展數據
江淮官話的主要特點是聲母清濁,古濁聲母多塞音和摩擦音;洪超和黃孝是平濁聲母清濁。通泰片無論平仄,都是讀送氣音和清音。除通泰碑和鹽城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無N與L之分,疑母【ng】與影母【0】混淆。
書聲韻母系統比華北官話的韻母系統更接近早期官話的代表——中原音韻。它區別於其他普通話的主要特點是保留了入聲韻,復韻母和鼻音韻母明顯簡化。洪超片壹般有五種聲調,即平調、上聲、降調和入聲。黃霄片和通泰片共有6~7個聲調,聲調分為陰陽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