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古代詞典

古代詞典

歷史和文化

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已經在這裏定居。[1]

賈湖遺址發現的雕刻符號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世界文字的歷史提前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世界音樂文化史提前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產將世界釀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1]出土的碳化米、石磨、研磨棒、石鏟等。,說明8000年前這裏就有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2]

春秋時期,舉世聞名的召陵聯盟就發生在這裏。孔子也在這裏的化身臺講學。

東漢著名的儒家學者、文獻學家許慎就誕生在這裏。他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大師”、“字聖”。曹丕篡漢的歷史證據,《禪定臺》、《三絕碑》也站在這裏;比趙州橋早20年,有“天下第壹橋”之稱的現存最早的石拱橋——隋代尚笑橋依然屹立。[1]

南宋名將嶽飛率領的鹽城大捷,也發生在這片土地上。

行政演變

漯河夜景

商周時期,洛河鎮初具規模。因在隱水(今沙河)附近,故稱陰陽城。

秦漢屬昭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陰陽城改名為雒城。

隋朝將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並取消了南潁川郡。楊迪大業年間,昭陵縣並入郾城縣,七連城改稱殷誠,因靠近隱水,又稱隱水,城以水命名。

元代,上口鎮因沙澧河匯流,形如海螺,更名為羅灣河鎮。

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遷居郾城縣,認為“螺”字作地名不雅,遂改為“螺”。

清末,韓晶鐵路在此建站,命名為羅灣河站。因其名稱較多,為方便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洛河站,羅灣河鎮亦稱洛河鎮,隸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興街黃牛交易市場的擴大,漯河站的升級,漯河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漯河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認定了“羅”字的第二種讀音。

1948年7月,縣級漯河市成立。

1949 65438+10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5438年6月+10月,漯河、鹽城分家。

1960年6月,鹽城縣並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和鹽城又分開了。

1986 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漯河由縣級市升格為省級市,轄鹽城、舞陽、臨潁三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裏。

2004年新行政區劃調整後,管轄範圍由原來的鹽城、臨潁、舞陽、慧遠四區“三縣壹區”改為鹽城、慧遠、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