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候的太昊,相傳是傅(也有人說他是古代東夷人的首領)。太昊的侍郎顧浩協助太昊治理部落。商朝末年,顧浩的後裔被商帝邑封在太原郝鄉。於是期子孫以封地為氏,即郝氏。
這在《新唐書宰相家譜》壹書中有記載:“郝氏出郝省(骨),受太昊輔佐。尚地夷之世,後人封於太原郝鄉,因以為是姓。”
此外,郝氏中還有壹些少數民族。據《姓氏考》載:“烏桓有郝氏,唐土蠻有郝、楊、劉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五環又叫烏灣,古名,東湖的壹個分支。秦末東胡被匈奴破後,壹部分遷到了五環山,因之得名。烏桓人以遊牧狩獵為生。漢武帝以後,他們加入漢朝,生活在中國北方。在烏桓人中有壹些人姓昕薇。唐朝時,壹些南方蠻族以郝、劉、楊為姓。可見,除了商代末期以地名為姓氏的郝氏之外,古代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中也有郝姓。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叫郝。秦時有上卿,相傳為齊國後裔,其孫被封為太守。西漢時期,郝子廉以清廉著稱。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郝賢從將軍攻匈奴,封公,利侯;馮婷侯祥郝當。東漢時,郝擅長煉丹,曹操讓他領導煉丹師。三國時魏有個雜將軍趙昊。西晉時期匈奴人民起義的領袖郝散攻打上黨(今山西襄垣以東),殺害官員。隋末,農民起義領袖郝孝德於大業九年(613)集結數萬人起義,攻打章丘,北移黃河,後又回到瓦崗軍封平原。唐朝有個叫的宰相。宋代有畫家程浩,還有畫家石昊安、郝瑞。晉國有郝壽寧;晉朝末年,有山東紅衣軍首領丁浩。元代有澤州、陵川(今陜西)人郝靜。他家境貧寒,渴望學習,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統壹中國元年(126o),曾作翰林詩學士。他的文采不錯,學問也很實用。作品有《續漢書》、《太極表演》、《通鑒書法》等。明末,有學者和農民起義軍將領郝。清代有壹位著名的儒家學者、訓詁學家郝懿行,擅長對名家名物的訓詁考證,著有《爾雅·劉壹》、《竹書年表補正》等書。
目前,郝氏在中國100個姓氏中,按人口順序排列為71。
二、縣廳編號
王俊1
太原郡:戰國第四年(前246年),秦莊王祥置郡,治於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秦朝相當於山西五臺山、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於今天陽曲、交城、平遙、和順的晉中地區。
京兆縣:京、左鳳儀、尤扶風是漢代的三大輔佐。治所設在長安,屬首都長安直接管轄,在今陜西省Xi市華縣境內。魏重修郡,“殷”為太守。唐朝永州為京兆都城,設京兆尹。上述趙婧是指首都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陜西設置京兆府(道),這個“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時順天府改為京兆,知府為京兆尹,符合晉朝以前“京兆”的含義。國民黨政府壹成立就被廢除了。
2.大廳號
馮文堂:字伯昌,祖籍郝靜,元代陵川(今陜西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叫他打聽國安和百姓之道,他告訴陳數十件事,世祖很高興。他即位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曾出使南宋,十六年不屈不撓,回國。在宋期間,他著述甚豐,著述豐富,氣勢磅礴。因此,他的人以“文豐”為堂名,這就是郝氏“風聞堂”的由來。
此外,郝氏的主要堂名還有:“太原堂”、“三余堂”。
第三,宗族特征
1.郝氏文人學者多,文官多為官。
2.郝氏是中國典型的北方姓氏。它起源於北方,興盛於北方。作為壹個有著3000多年姓氏的姓氏,經過這麽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依然屹立在北方實屬罕見。廳號意味深長,意味深長。比如曬書堂的故事,來源於龍浩的曬肚皮,意思是學問高深,充滿經典。線路排列有序。根據民國郝氏族譜殘本,河北槁城郝氏的壹行字是:“出自廉,正余四清。”山東肥城市家好村郝興壹枝發來消息:“天下大哉大哉,京鎮廣傳。
郝姓有三個來源:
1,從姓氏上看,其始祖是狄夷。相傳齊是幫助禹治水的商始祖,被主管教育的舜任命為司徒,住在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他的母親因為吞了壹只黑鳥(燕子)的蛋而生下了他,所以給了她壹個姓氏。後來,商族不斷壯大,最後在齊王朝14代的孫唐領導下,推翻了的統治,建立了商朝。據《同治宗譜》和《名族言行稿》記載,殷皇帝第二十七子狄懿登位時,把兒子封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後人也以地為氏,稱他為郝。當說在陜西附近時,史書說郝是可信的。至於郝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記載,大致在商朝被周朝滅後(公元前11世紀)。按照當時的習俗,亞期子孫有的以地為姓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山西郝氏或陜西郝氏。
2、從復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相傳炎帝神農叫郝固始,由太昊(傅)輔佐,然後郝固始的壹部分可能就是起源於這個分支。
3.是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據《舊唐南蠻傳》記載,唐代南蠻有郝、楊、劉三姓。
始於商代末年的郝氏,至今已傳承1000多年,山西太原壹帶在漢代仍是其繁衍地。郝氏雖已分布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以中原為繁衍中心,是在宋代。至於郝的南遷,則相對較晚。直到宋代,南方壹些地方才出現郝氏家族。這也是明清時期郝氏仍多分布在中國北方的主要原因。總之,郝姓在歷史上確實是中國典型的北方姓氏。
1,郝懿行:山東棲霞人,清代著名儒生、訓詁家,嘉慶年間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官,擅長對名物的訓詁考證。他在《爾雅》呆的時間最長,著有《爾雅義疏》和《山海景宜疏》,引用各種書籍,試圖解釋著名的事物,糾正錯誤。有《易說》、《述說》、鄭《禮記註》、《春秋簡要》、
《竹簡年表校正》等書。
2.郝:明清時期,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中的壹員猛將,第壹次在軍中擔任旗手而得名。楚莊王犧牲後,與李進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打敗清軍。在部隊受到歧視後,回到湖北,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
3.郝靜:澤川陵川(今陜西)人,學者,謀士。金死後,他遷居河北,住在元朝將軍的家中,得以閱讀張的著作。憲宗進入忽必烈的宮殿(即元世祖),很受信任。統壹中國元年(1260),立安松為翰林侍郎,被賈似道扣留在周振(今江蘇儀征)。郝靜壹生著述頗豐,主要有《續韓曙》和《陵川集》。
4.程浩:句容(今江蘇)是宋代的壹位畫家。他的道家詮釋和人物形象清晰,筆墨清晰,善於設色,壹生努力。康復後,他變得更有名了。
5.丁浩:兗州(今山東)泗水人,金末山東紅衣軍首領。率軍攻克滕州、兗州、陜州、萊蕪、新泰等10余郡,建立政權,國號漢、順天。
6.郝孝德:平遠(今山東平原西南)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他糾集數萬人造反,移師黃河下遊以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