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中國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中國歷史

解放前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大部分人吃不飽飯,有的人連糠都不吃(米是從小米中去掉的,只剩下殼)。饑荒年,有人吃白土。

2.大多數人不穿暖和的衣服。有些人祖祖輩輩只有壹套衣服,出門時輪流穿。壹件衣服有五個以上的補丁是正常的。

3.有幾個行業,但工人的工作條件很差。壹般來說,他們要工作12-16小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成就

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截至1952年末,工農業總產值較1949增長77.5%。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145%,農業總產值增長48.5%,主要產品產量大大超過建國前最高年產量。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增長70%左右,各地農民收入普遍增長30%以上。國家的財政和經濟狀況有了根本的改善,這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準備了條件。

在過去三年裏,社會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被廢除了,官僚資本被沒收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滅了。

截至1952年末,各種經濟成分在國民收入生產中的比重為: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占19.1%,集體所有制經濟占1.5%,公私合營經濟占0.7%,資本主義經濟占6.9%,個體經濟(主要是小農經濟)占7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