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
1.鳥類(學名:Aves),又稱鳥。定義:羽毛幾乎覆蓋全身的卵生脊椎動物。字典解釋:壹種脊椎動物,用溫熱的血液產卵,用肺呼吸。它幾乎全身都有羽毛,它的後肢可以行走,前肢變成了翅膀,並且大部分前肢可以飛行。在動物學中,鳥類的主要特征是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形或紡錘形),它們大多飛行和生活。體表覆蓋羽毛,前肢壹般變成翅膀(部分種類的翅膀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肥飛;心臟有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心臟跳動的次數很快。體溫恒定。除了肺,呼吸器官也有從肺壁伸出的氣囊,以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
2.起源
對鳥類起源的研究經歷了幾個階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赫胥黎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他也是第壹個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的學者。
1927年丹麥古生物學家海爾曼在他的1927年出版了壹本非常經典的書《鳥類的起源》,書中提出,雖然鳥類和恐龍非常相似,但恐龍已經非常特化,因此鳥類可能不是直接起源於恐龍,而是與恐龍有壹個* * *祖先,那就是齒龍。所謂的鋸齒龍是壹種比恐龍更原始的化石類群。這個類群被認為是壹個大類群,產生了壹些主要的現代脊椎動物,如恐龍、鳥類和鱷魚。它可能出現得更早,出現在三疊紀,早於侏羅紀和白堊紀。這壹理論自提出以來已經流行了大約半個世紀。
鳥類起源從1973到1985,恐龍起源論再次復活。在研究脊椎動物化石時,學者們發現壹個被鑒定為翼龍的化石有羽毛,然後發現了另壹個始祖鳥化石。這個偶然的發現讓學者們把鳥類和恐龍的關系聯系起來。從1986到2013,恐龍起源理論繼續盛行,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支持了這樣壹個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