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水平,垂直,左,點,垂直,左,點,左。
歷史演變:
漢代以前,“時”指季節,而“臨”相當於現在的季節。壹年有四個季節,所以壹年也被稱為“四季”。漢代以後,“時”不再代表季節,而是用來表示計算時間的單位。當時人們平均將壹天分為12小時,“壹小時”等於現在的兩小時。人們習慣稱之為“壹小時”。
在壹些古典書籍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時辰”這個詞。很多人誤以為現在壹個小時就是壹個小時,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在古代,“夜更”和“夜更”壹詞指的是時間,第壹次值班和第二次值班和第三次值班之間有兩個小時。
後來,人們把壹天平均分成24份,每壹份仍然用“時間”來表示。此時“壹刻”是現在的壹個時辰,只是過去(漢代以後)的壹半,所指的時間縮短了。
然後,人們把壹個小時分成60等份,每個時間稱為1分鐘,而把1分鐘分成60等份,每個時間稱為1秒鐘。這樣,小時、分鐘和秒鐘就確定了。
秒差距:
秒差是秒的縮寫。在壹些書中,為了省事,second代表Parsec英語Parsec,縮寫為pc。
Parsec是測量恒星之間距離的最古老和最標準的方法之壹。它基於三角形視差。以地球軌道的平均半徑(壹個天文單位,AU)為底的三角形的內角稱為視差。
當這個角度的大小為1秒時,這個三角形的壹條邊的長度(因為1秒的角度對應的兩邊的長度差可以完全忽略,所以這個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稱為1秒差距。
天文學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單位來描述天體的距離。這不僅是因為使用parsec數更容易計算,也是因為歷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