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蔣友柏?
他是蔣介石的曾孫,名副其實的蔣家第四代。
在壹次采訪中,這個說自己小時候在保鏢護送下上學的貴族兒子經歷了:
當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的家庭在衰落。
我父親在20歲時去世了,
27歲創業,兩次倒閉。
現在他是臺灣省橙果設計公司的老板,也是臺灣省最賺錢的設計公司的創始人。
蔣友柏曾在壹次采訪中告訴記者,他是壹個軍事指揮官的性格,好鬥和好戰,正是因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在面對起伏和動蕩的命運時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他越來越勇敢和舒適。
不久前,我看了壹部以蔣友柏、我的時代和我為主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讓我們更接近這位成功而務實的中年男人。
而通過他的故事,我們也會給自己的成長帶來更多的思考。
蔣友柏生來就像賈寶玉,生來就有壹塊玉。在他出生的十年裏,他享受了世界的繁榮和輝煌。
蔣友柏曾在《懸崖下的小路》中寫道:“我的成長過程就像壹場虛幻的夢,或者妳也可以說這是壹場海市蜃樓。”
蔣友柏說,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被周圍的人追逐,這使他認為他將來自然會成為壹個大總統。他說,曾經壹頓飯可能要花1萬到2萬美元,風景也是壹樣的。
然而,隨著祖父蔣經國的去世,蔣家迅速衰落,他的父親蔣孝勇帶著他們舉家遷往蒙特利爾。
由於語言障礙,他無法融入這個團體。十幾歲時,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但他經常被同學稱為“江匪”和“江賊”。而他突然意識到家裏沒錢了。
他困惑、痛苦、沮喪。。。
後來,當他在美國學習時,他度過了壹段荒唐的時光。
用他自己的話說,“妳能想到的我都做了,妳想不到的我都做了。”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活中最不幸的事實是,我們遇到的第壹個重大困難大多來自家庭,而這種困難是可以遺傳的。”
蔣友柏的遭遇比普通人更悲慘,因為他壹直在放大鏡下長大。
直到他20歲時父親去世,蔣友柏才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
總有那麽壹瞬間,人們會突然醒悟,沖破迷霧,明白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然後孤註壹擲,繼續前行。
蔣友柏的第壹個幸福關卡——出身家庭,通關的秘訣是掙脫出身家庭帶來的枷鎖,敢於給自己壹個面對自己和撕裂過去的機會。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如果妳不清楚地說再見,妳怎麽能迎接開始呢?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有壹個心理理論,其中闡述了每個人都有壹個處於三個不同階段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原生家庭造就本我的快樂和痛苦,自我意識的覺醒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而超我則是壹個人獲得成功的自律和提升。
蔣友柏在自我階段開始了完美的轉變。
“今天,作為後人,如果妳想和前人種下的樹壹起乘涼,妳就沒有資格取這個姓。”
這是蔣友柏對自己說的話。
從此我不再過問政治,開始自己的事業,用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
2003年,蔣友柏和弟弟蔣友常創立了橙果設計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設計、品牌包裝和空間設計。
然而,任何事情都必須遵循事物的規律,生活並不簡單。
我27歲開始創業,在短短四年內倒閉了兩次。
在談論這段歷史時,他承認他的女婿傲慢而孤僻,因此確實很難成為合夥人。
然而,他欣然接受生活壹次又壹次磨平了他的棱角。
員工提到他時,都贊不絕口:“這是我最佩服老板的地方。他是壹個能彎腰的人。即使每個人都知道他是誰,他仍然可以彎腰。”
最後,他又站了起來,成功了。
他自信地對媒體說:“臺灣省設計界很難找到比我更高的利潤。”
蔣友柏的第二個幸福障礙——成長,通關的秘訣在於妳只要努力工作,上帝自有安排。
美國心理學博士卡羅爾·德韋克曾在《終身成長》中說:“成長是壹輩子的事情,與年齡無關。
提到成功不是先天的,不是外在的,關鍵在於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思維的主要特征是人的天賦是不可改變的。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總是想時刻證明自己的能力,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
成長型思維的主要特征是人的能力是可以努力培養的。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認為,雖然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質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
蔣友柏是成長型思維的實踐者,在他的字典裏,努力和進取貫穿每壹天。
了解蔣友柏這些年的變化,最直觀的就是他外貌的變化。
他堅持健身,壹些網民開玩笑說他突然把自己變成了道恩·道格拉斯·強森的身材。
他的作息生活極其規律,十幾年如壹日。
7點出門
從8點工作到14點
15:00-21:00帶孩子
晚上22:00繼續工作
他自己把這種生活稱為地獄般的生活,他對孩子們說的話是:“我不希望他們像他壹樣逼迫自己。”
這壹切的背後,其實都源於蔣友柏長期的自律,這也讓我們明白了他今天成功的原因。
任何時候,壹個對自己足夠努力的人,都會在生活中占據主動,成就自己。
今年八月,壹則關於蔣友柏離婚的新聞登上了新聞版面。
我特意看了蔣友柏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紛呈。
最引人註目的是他和妻子林姮怡之間童話般的愛情。被媒體解讀為“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蘇王秀蘭味道,馬上就能上演壹出原汁原味的大戲。
據說當蔣友柏開始追逐林姮怡時,這是壹個經典版的浪子回頭,他放棄了所有不良嗜好,如去夜總會。
戀愛時,蔣友柏曾對狗仔隊說:“妳怎麽寫我都沒關系,但不要傷害她。”
面對林姮怡的考驗,他也甜蜜地說:“她讓我知道我能在懸崖上站多久,這證明了我的耐心。我對正確的人、正確的事和我相信的事情都很有耐心。”
甚至當他們在2003年結婚時,蔣友柏要求所有的客人穿黑色衣服,以照顧他產後沒有減肥的妻子,創造了壹個奇怪的黑色婚禮。
寵妻大概是每個女人的夢想。
生下女兒後,他也開始走寵物路線。為了照顧女兒,他每天下午兩點準時回家。
然而,再完美的組合也不能打發時間。當15的感情變成了離婚協議時,我們只能感嘆這種情況已成回憶,即使是惘然,也是無奈。
我們沒有探究他們離婚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他們彼此是否幸福。
只有通過蔣友柏的婚姻故事,我們才能大概明白壹些道理。
1.即使組合是完美的,關系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作家渡邊淳壹寫的《男人的事情》壹書中提到,隨著年齡和生理的變化,男人與女人的期望大不相同。
比如:女人向往婚姻,而男人對婚姻充滿焦慮;女人越愛越投入,男人越愛越累。女人更喜歡解決問題,但男人喜歡逃避。
因此,在壹段感情中,即使最初被稱為天作之合的蔣友柏·林姮怡開始時如此之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也會因性格、環境和個人成長節奏而在感情上漸行漸遠。
別人的故事永遠是妳自己生活的壹面鏡子。妳可以從中學習,但妳永遠無法應用它們。妳可以羨慕他們,但妳永遠無法自己詮釋他們。
根據自己的節奏調整方向,接受壹段關系的變化並讓自己適應這種變化永遠是處理感情發展的第壹態度。
2.與其控制這段關系,不如給對方壹個更好的自己。
在蔣友柏和林姮怡的關系中,我們沒有看到很多細節,但從蔣友柏的自律和職業成長中,我們可以感知到蔣友柏的努力和進取。
至於林姮怡,在蔣友柏接受采訪時,他提到了壹個小細節。生完孩子後,林姮怡堅持在沒有保姆的幫助下照顧孩子。看到這裏,會有很多感觸。作為80後壹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的壹面,尤其是在面對家庭瑣事時。林姮怡沒有逃脫這壹切。蔣友柏在談話中還表示,妻子的許多做法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和認知。
我們相信林姮怡是壹個有足夠智慧面對生活的女人,她在與蔣友柏的婚姻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經歷。否則,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這段沒有任何眼淚和狗血的關系和平結束。
只有真正不斷充實自己的女人,才會坦然面對壹切。
高最近在《奇葩說》中有壹段話:
什麽是好的感覺?
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什麽是更好的自己?
是賢惠的自己,真誠的自己,開放的自己,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而不是談戀愛。
這壹論斷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贊同。
在我們的生活中,愛情永遠不會是我們生活的主色調。讓愛情和婚姻為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而不是因為孤獨,因為條件控制了壹段關系並使之成為雪中送炭。那種待遇太難了。
作家蘇芩也說過:“愛壹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經營自己,給對方壹個優質的愛人。如果妳不盡力對壹個人好,那個人就會拼命地愛妳。塵世的感情不可避免地有現實的壹面:妳是有價值的,妳的貢獻受到重視。”
就像新聞裏寫的那樣:“江林和妻子和平協議離婚,彼此都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和妥協”,那麽兩個人都沒有在這段感情中失去什麽,反而給了雙方面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蔣友柏的第三個幸福水平——感情,通關的秘訣在於,無論妳處於什麽樣的關系中,都不要忘記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這是妳面對關系變化時最大的自信。
這個故事簡短而深刻。
我們常說,不是看了這麽多道理就過不好自己的生活,而是妳想過好自己的內驅力。如果妳真的準備好了,不妨報名加入我們。讓我們教妳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